首页 > 理论研究
农村敬老教育有待加强
发布时间: 2009-10-02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是不能附带任何非法条件,更不能讨价还价。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主要是指子女在精神上、物质上为父母提供基本的生活条件和精神慰藉。《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1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对于不赡养老人的,要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多少年来,一辈一辈都为继承和发扬这一美德而不懈奋斗。我国专门把农历9月9日重阳节定为敬老节,这更是极大地增强了人们自觉敬老的责任意识。在不少家庭里,儿子孝,闺女孝,媳妇孝,女婿孝。几辈人团聚在一起,互敬互爱,其乐融融,无比幸福,这也是弘扬家庭美德,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一个人的生命是父母亲给的,父母亲为儿女含辛茹苦。所以,古训有“百善孝为先”。作为子女,并不需要每个人都像“卖身葬父”的董永、“哭竹生笋”的孟宗一样,做出感天动地的孝行。但至少,对于父母亲,我们应该能常怀一颗感恩之心。
  敬老,必须真情关爱老人。做子女的,工作再忙,即使不能回家看望老人,打个电话,写封信,给老人说点关爱体贴的话,总是可以做到的。应该说,作父母的,大都是通情达理的,对儿女们并没有过分的要求,往往只是得到儿女们一张笑脸,一句问候,就心满意足了。同时,赡养老人更是儿女们的责任和义务。有一首题为《小乌鸦》的幼儿歌写得好:“河边有只小乌鸦,叼住小虫飞回家。为啥不把小虫吃?因为它想喂妈妈。原来妈妈年纪大,不能飞往蓝天下。躺在窝里喘着气,饿得头昏眼又花。恰巧儿子回来了,妈妈叫声得救啦!”做子女的,应常念念《小乌鸦》,多唱唱《常回家看看》,从细节和点滴入手,实实在在的爱老敬老。
  敬老,必须加强孝道教育。应采取多种形式教育子女知道父母的养育之苦,永远都不要忘记父母伟大而无私的爱。如父母的十月怀胎之苦,哄儿安睡之苦,端尿擦屎之苦,解怀喂奶之苦,搀儿学步之苦,训诫教诲之苦,望儿归来之苦等种种之苦。教育下一代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做到“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无声”。把“孝道”变成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成为思想的一部分。要让下一代明白:尊重长辈并不是迂腐,粗鲁撒野并不是潇洒,只有对长辈发自内心的尊重与爱戴,才是一个现代公民应有的素质与风范。
  在农村,要形成孝敬老人、父母的社会风尚,必须从幼儿抓起,从小学抓起,大力宣传表扬孝敬老人、父母的典型,努力营造“娶了媳妇多了女”、“嫁了闺女多了儿”等良好氛围,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尊敬老人、孝顺父母光荣,不尊敬老人、不孝顺父母可耻的强大舆论。只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舆论和媒体导向形成合力,农村敬老教育就一定能落到实处。        (朱本双)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