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生海
为了让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乡下的家长大多喜欢把子女往城区的学校送。可是近几年笔者却发现有不少县城的家长为了让孩子远离城市中各种不良诱惑或为了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将子女送到民风纯朴的农村乡镇中学就读。
家住城关镇人民路的陈先生的儿子是城区学校八年级的学生,08年秋就转学到官渡中学读书。陈先生解释道,他们夫妇俩每天工作很紧张,经常是很晚才能回家,而在闹市区孩子面临的诱惑实在太多了。陈先生打听到官渡中学学风正教学质量不错,且可寄宿,一狠心就将孩子送到这所农村中学来了。去年下半年期中考试成绩下来后,小梅(化名)一时傻了眼,全班倒数的成绩让她感到了一些忧虑,因为明年就要中考了!而小梅的父母也早已觉察出女儿的“不对劲”,常常急得晚上睡不着觉。经过与老师和班主任的沟通,父母这才了解到女儿迷上了网上聊天和游戏,成绩因此一落千丈。眼睁睁地看着一直聪明伶俐的女儿在网吧中一步步陷下去,父母情急之下终于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送女儿去农村老家读一年书,也许,农村的现状和农村孩子的求学精神能改变她。就这样,期中考试后,小梅只身来到了乡镇农村中学。今年13岁的晓东,开学后就该读八年级了,但生活自理能力特差。今年年初,他被爷爷奶奶接到了老家的一所乡镇中学就读,他们希望让孩子到农村相对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诸此原因,官渡中学这所鄂西北最偏远离县城60多公里的乡镇中学,短短几年时间里就接受了十几名来自县城的学生。据那些离城近、交通便利的农村寄宿制中学校长介绍,他们学校县城的学生占了全校学生总数的五分之一。
不管是戒“网瘾”还是“吃苦锻炼”都说明很多孩子的家庭教育已经缺位,而现在很多家长有意识地创造较为艰苦的环境,让孩子得到“吃苦锻炼”,这种教育思维虽然是正确的,但简单的让孩子过早地离开家庭开始封闭式的学校寄宿生活,就像花要成长不能离开适宜的土壤一样,同样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笔者认为,农村乡镇中学的教育环境并非都是一方净土,要想孩子躲避诱惑,必须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引导。此外,城乡学校可通过“结对子”的方式,让城乡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互通往来,相互取长补短。另外,要让城市孩子学会自理,家长还是应敞开家务事大门,还孩子们学习自理的机会,体会其中的快乐。这样以免家庭教育更严重缺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