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每月一次大接访鼓掌
本报评论员
7月10日上午,县委书记沈学强早早来到信访局,开始了每月一次的大接访活动。经过4个多小时紧张而高效的工作,共接待来访群众24人次,解决难题10个,化解矛盾纠纷4件。在场干群众,无不为沈书记这种亲民务实的作风所感动。据悉,自去年7月上任一年来,沈学强坚持把每月10日定为县委书记接待日,已开展大接访13次,接待群众300余人次,化解各种矛盾纠纷近200件。
为密切干群关系、及时化解矛盾,近年来,各级各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干群联系、交流活动。领导干部大接访,已算不上什么新鲜事物,各级领导都或多或少开展过。但套用一句老话来说,领导干部开展一次接访并不难,难的是把大接访一直坚持下去。作为县委书记,工作责任重大,千头万绪,能够从繁忙的公务中抽出时间,坚持如此频繁的群众接访活动,实为我县历史少有。
群众把每月10日称为沈书记的“专家门诊日”,形象而生动。只不过医生解除的是人们生理上的疾苦,而领导信访接待,解除的是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异曲而同工。在每次大接访活动中,面对各式各样的信访群众,沈书记耐心倾听,嘘寒问暖,设身处地地体谅他们的难处。对符合政策的合理要求,他总是及时责成相关部门迅速处理;对情况不清、背景复杂、难以及时处理的问题,他总是帮助群众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少数群众违背政策的不合理要求,他总是耐心作好解答,讲清政策内容,劝导群众理智对待。大接访,在县委、县政府与基层干部群众之间,架起了一道互通心声、解难释疑的桥梁。
央视著名评论员白岩松,在总结分析湖北“石首事件”的经验教训时说:群众积怨不能及时排除,是造成大事件的前因。眼下,我县正是大移民的关键时期,各种困难并存,各种矛盾潜在。在建设生态水电大县的伟大事业中,迫切需要各级党员干部以沈书记为榜样,心系群众,勤奋务实,把工作做细,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大接访,不仅是了解民情民意、密切干群关系的一个好窗口,更是显示领导水平、检验干部作风的风向标,愿这样的“窗口”越来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