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在县委召开的李传知先进事迹座谈会上,县建设局局长沈军深有感触地说:“我和李传知共事多年,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他的敬业精神,对于工作,不管在哪个岗位,即使是临时交办的事他都能尽职尽责,一丝不苟。”沈军的发言得到其他座谈同志的一致赞同。
事实也确实如此。李传知先后当过赤脚医生、村干部、乡镇企业负责人、乡镇领导和信访局局长、党组书记,翻开他的荣誉簿,你会发现,他几乎在所从事过的每一个岗位上都获得过荣誉:优秀党员、优秀通讯员、乡镇企业先进工作者、科技进步奖、优秀乡镇企业家、优秀政协委员、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移民工作标兵……这些沉甸甸的荣誉称号,就是他38年来爱岗敬业的最好见证。
李传知只是一名普通的党员干部,所从事的工作也很平凡,之所以提起他就令众人交口称赞,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能立足平凡的工作岗位,以务实负责的态度去努力工作,从而在平凡中孕育了伟大。党员干部的一生,就是随着组织的需要到不同的岗位上工作的一生。按照组织安排,李传知至少转换了十余次岗位,每次换岗对他都是一次崭新的考验,但他从心底里热爱每个岗位,在新的岗位上都能高兴地从头学起,扎实地从头干起,最终在所有的岗位上都发出了耀眼的光芒。
和李传知不同的是,党员干部中也还有另外一类人,他们虽然也处在基层,却总认为自己是天生的能人,适合在一些重要岗位担任重要职务,苦于无人发现和提携,只好聊且干着和心中事业相差万里的普通工作。面对这种“屈才”现状,或者哀叹命运不公,或者埋怨没有伯乐,于是整日里好高鹜远,怨气不断,大事干不成,小事不愿干,使自己负责的岗位成为真空地带,其结果是既坏了自己的“坯子”,也耽误了我们的事业。
有句名言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士兵立志当元帅,这是好事,但元帅位置毕竟有限,而且即使想当,也得靠一点一滴的军功累起。当前,县委已经为我们制定好了发展蓝图,我们要做的就是在生态水电大县的建设中奋勇向前。我们每个党员干部如果都能像李传知一样,立足现实,热爱岗位,把日常工作当作事业,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去干,就一定能为竹山的快速发展作出新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