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台湾地区行政领导人吴敦义票选“十大民怨”,颇觉新奇:“民怨”这个词当官的避之不及,这家伙怎么还在媒体上公开评选“民怨”?认真一想,还真有些出奇制胜的味道。如今各类评比应有尽有,财富、人物、美女、明星等等,啥都能拿来评一评,秀一秀,就是少见评“民怨”的。应该说,吴敦义的创意不错,勇气可嘉。以“评民怨”来了解民情民意,征集群众的意见、批评,确实是一个好法子。
如果说吴敦义有作秀拉选票的成份,那擂鼓镇护驾村的“挑刺会”(见今日竹山网)可是石头砸在磨盘上——石(实)打石(实)。“刺”要总长在肉里,一定会造成肌体发炎,浑身不舒服,时间长了,也许还会闹出大毛病。挑出了“刺”,就能保证肌体健康。护驾村通过“挑刺会”,了解并解决群众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仅明确当前工作内容和工作重点,也为今后工作打下了基础。
无论是什么工作,谁也不敢说做得十全十美,承认自己的工作做得还不够,本身就是实在和科学的态度。做领导的,恐怕谁也不敢说自己完全掌握了社情民意,要想为人民群众服好务,就要深入到人民群众中间去,了解民之忧、民之怨、民之急,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着手,就能真正做到与群众心贴心,自然会得到群众的赞扬和拥护。工作做在群众的心坎上,事半功倍;与群众意愿背道而驰,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再甚者会起反作用。
无论社情民意多么复杂,只要从解“民怨”出发,就能急群众之所急,就能营造健康、稳定、积极的社会环境,做到以人为本,科学、和谐、快速发展。 (越走越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