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县教育局作为十堰市唯一代表在全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就农村中小学贫困学生资助工作做了典型发言。这是对我县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的又一肯定。
几年来,我县面对教育经费收支矛盾加剧和筹资渠道减少的双重压力,不等不靠,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政府等各项政策,坚持“三个到位”,做好“四个结合”,强化“五项措施”,建立健全了贫困生救助机制。
“三个到位”,一是认识到位,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落实“两免一补”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德政之举,将其作为今年向全县人民承诺的七件实事之一;二是领导到位,县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县长为组长的“两免一补”工作领导小组;三是机构到位,该县于2004年6月份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全县贫困生资助工作。“四个结合”,一是教育部门与财政部门紧密结合,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督办和通报工作进程;二是摸底与公示相结合,严格调查摸底程序,将结果公示无异议后上报,确保贫困生上报信息准确;三是“两免一补”与社会救助相结合,先后与省银财集团、中国新时代控股集团等15家单位和20个个体工商户建立长期稳定救助联系,采取“一帮一”的方式救助贫困学生。“五项措施”,一是准确认定资助对象,严格按照学生申请、教师家访、村委盖章、评审小组审查,联合公示,财政所和学校联合上报的程序进行操作;二是严把兑现标准,坚决杜绝随意提高和降低标准;三是严肃工作纪律,下发了《竹山县关于严明“两免一补”工作纪律的通知》文件;四是强化档案管理,建立了电子档案,实行动态管理;五是狠抓检查督办,2004年秋季至2005年春季,该县共组织了四次专项检查,及时查缺补漏,确保“两免一补”工作顺利推进。
2005年春季以来,我县认真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全县符合享受“两免一补”政策条件的中小学生13388人(其中:小学8190人、初中5133人、特校65人),国家、省财政核拨的春季“两免”专项经费152.9万元已于4月底全部发放到受助学生手中。同时,县政府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全年预算安排75万元作为贫困寄宿生的生活补助,春季37万元补助经费已于5月初按生平100元的标准发放到受助学生手中,受助学生3700人。(李光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