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职业技术学校发展侧记
一个刚刚创办才六年的职业技术学校,去年在参加首届高职高考中,57名参加考试的学生,其中5人上一类本科线,50人上专科线,升学率达100%;中考104人参考,8人上郧阳中学线,14人上县一中线,,综合成绩代位居全县第一;安置中等专业毕业学生、短期培训学员1345人,就业率达100%;电大开放教育试点工作顺利通过了省、市检查验收。目前该校在校学子达1081人,在编在岗教职工109人。学校办学条件得显著改善,投资120万元的学生公寓今年即将上马。
艰苦创业 打造优质校园
2000年,我县城区学校第一次布局调整,当即竹山县委、县政府作出决定:依托原竹山师范,,撤消原竹山电大,合并竹山一职中、二职中,成立县职教中心,当时我县有中等职业学校四所,职教中心成立以来历经三次更名,现为县职业技术学校。刚成立的县职教中心,在校学生267人,在岗教职工45人,办学条件十分滞后,学校专业单一。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建设一流校园,彻底改善办学条件,从2000年开始,县职业技术学校累计投入资金达270多万元,用于新建学生标准食堂、学生洗浴澡堂、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计算机教室、阅览室 、艺术班学生电钢琴室;对教学楼、学生寝室进行全面修善,全部进行了穿衣戴帽,新添计算机110余台(套),新补充学生图书10000多册,同时投入大量资金美化校园环境,更新陈旧办公教学设备,铺设宽带校园网。偌大的建设项目资金从哪里来?一是: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勒紧裤带过日子,投入部分资金。二是:施工老板垫资建设。三是:积极向上争取。今春以来,学校拟定计划投资120万元能满足千名学生住宿的学生公寓即将上马,如今学校变化了、学校发展了,每年都有一个新模样,学校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
师资建设 提升品牌
校园环境改变了,能够吸引家长、学生的眼球,但若要留住人,必须要有过硬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县职业技术学校在师资建设和教育科研方面,五年来,也迈出了一大步。
2000年,学校在编教师45人,其中28人长期从事后勤和教铺工作,教学上专任教师年龄普遍偏高。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如何在短时间内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新一届学校领导班子亟待解决的问题。自2001年起,在县人事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先后从乡镇招考选录教师64人。其中选派出去研修及学历提升17人,,引进优秀应届本科生2人。为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先后制定了“教师教学成才进步奖评选规定”、“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选拔规定”等一系列激励教师上进的措施,使不同层次教师均有评优机会,早日成才。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应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专业实际工作技能,首先学校在教师研修选派上,注意科学分配外,其次还聘请校外有实际岗位工作经验的教师,既补充了学校“双师型”教师数量,又可对青年教师起到传、帮、带作用。学校把科研当作学校发展的一项大事来抓。自2002年起,学校逐步建立健全教科研领导体系、完善教科研制度、建立教科研考评、导向、激励机制,对从事教学、教学管理和教研组长,每年提出具体的科研任务,未完成者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措施到位,学校教科研工作取得显著成果,一些教师积极参加校内课题研究,一些教师的科研论文在省市级评比中获奖,并被刊登在国家权威刊物上, 一些教师还担任了教研杂志的特约编委。全校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
管理改革 增强内部活
为转换用人机制,建立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特点和发展需要的人事管理制度,学校自2000年起,不断推进教育人事制改革。
2003年根据中层干部年龄偏大的实际情况,学校采取竟争上岗的形式,通过学校推荐和个人自荐、竞职演说、民主测评、领导小组测评、公示、报县主管部门任命,从教师中选拔了12名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学历层次高、年富力强的中层领导干部,充实到学校各处、室领导岗位。在用人机制上,本着以人为本“稳中求进、放权搞活、逐步到位”的总体思路,认真贯彻落实人事制度改革政策,坚持公开、平等、协商一致的原则,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规范聘任程序,加强民主监督,完善各种聘任手续,推行教师全员聘任制,达到学校、主管部门和个人“三满意”。学校除人事制度改革外,其它各项管理制度的建设,也是学校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学校根据过去存在的制度不完善,管理过程无章可循的不适合学校发展的客观实际,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以制度建设 为保障,以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为目的,本着硬件、软件建设两手抓,两手硬的工作思路,着力建立完善了一套具有办学特色的管理制度体系,学校现有各类管理制度131项,其中党群工作管理制度23项,行政综合管理制度24项,教师队伍管理制度12项,教学管理制度21项,学生工作管理制度26项,财务财产管理制度25项,形成了分类清晰、内容广泛、操作性强、较为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体系,有力保障了学校各项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
全面育人 一切为了学生
如果说售货员把顾客视为上帝,演员把观众视为上帝的话,那么作为学校来说,应该把学生视为上帝,因为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学生开展的,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体,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正因如此,,县职业技术学校党、政、工、团各部门都争对学生开展教育活动,都来争对学生提出发展思路。学校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当人民满意的教师”作为学校发展的主旋律,学校一切收费坚持收费范围、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批准文号四公开,开展学生评议教师活动,在教师中广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主题教育活动。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学校全面为学生成长成才着想。教务处:全方位对学生开放图书室、阅览室,对双休日不能回家的学生提供方便。政教处:全面抓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安全教育,学校团委积极争取助学金,帮助困难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经济问题。定期举办演讲赛、文艺联欢、才艺展示等大型集体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开办学生心理咨询校园信箱,党支部选取培养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滴水见太阳”从一件件具体的实事中,足见县职业技术学校浓厚的育人环境。
面向市场 招生就业双赢
今年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64名应届毕业生,一次性被广东合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提前预定。
在中职学校招生就业形式不容乐观的今天,县职业技术学校为什么招生情况好?就业率为什么高?学校以市场需要为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础素质为主线,构建了自己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通过几年改革和调整教学计划,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1:0.7调整为1:1,把理论和实践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在课程设置上坚持“以能力为主、需要为准、构用为度”的原则,改革过去那种过分强调知识学完性和严密性的教法,把教学内容和重点放在掌握并运用现有理论及技术手段来解诀实际问题上,为让学生在专业上“真刀真枪”地进行训练,把课堂放在生产维修现场,学生说:“这样教学听课懂,不易忘,用得上”。为了适应市场需要,学校建立新的质量评价体系,主要以岗位需要作为考试考核内容。用人单位需要什么专业的学生,学校就培植什么专业,坚持“双证毕业制度”(双证指学历文凭证书和所学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以增强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和实验能力、就业能力。
2002年止今,学校先后多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文明单位”、被县教育局授予“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苗东升 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