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普九”迎检系列报道之一:我县农村教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发布时间: 2005-03-30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我县农村教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近年来,我县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把优先发展教育摆在首要位置,克服财力紧张等多种困难,建立健全了七项教育工作保障机制,实现了财政对教育投入的逐年增长,促进了我县农村教育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一、建立健全基础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2002年以来,我县按照“一保二控三监管”的方针,建立健全基础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坚持以财政拨款为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学校正常运转,确保中小学危房改造。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形成了“四优先一确保”的观点,那就是无论财力多么困难,也要千方百计保证教师工资优先兑现;无论财政多么紧张,也要做到财政预算教育优先切块;财政拨款,教育优先划拨;中央和省的转移支付,教育优先列支;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不低于税费改革前的水平,并力争有所提高。首先落实了转移支付的“两个比例”。第一个是落实了“固定性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的比例不低于60%”的规定:2002-2004年,全县固定性转移支付为1837万元,其中,用于教育的资金为1186万元,比例分别为65%。第二个是落实了“用于危房改造的比例不低于10%”的规定:2002—2004年,用于教育的危改资金都为200万元,占教育使用转移支付总额的17%。其二是达到了教育投入的“三个增长”。2002—2004年,我县财政总收入分别为:15661万元、16780万元和18105万元,增长比例分别为6.14%、7.15%和7.9%。而同期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分别为6020万元、6521万元和7080万元,增长比例分别为8.14%、8.3%和8.6%,达到了财政对教育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同时,生均教育事业费用分别比上年增长了311.3元、151.2元和221.5元,在职教师年人均工资分别比上年增加了708元、1106元和591元,均达到了逐年增长的要求。其三是开设了教育经费的“四个专户”。第一个是2001年元月在银行开设了“教师工资专户”,县财政将教师工资按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列入财政预算,每月通过银行直达教师个人账户,从根本上保证了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第二个是在县财政局开设了中小学“公用经费专户”。第三个是开设了“危房改造资金专户”,县财政及时将公用经费和危改资金分别划入专户,通过教育局直接下拨到各个学校。第四个是从2003年6月开始,县、乡两级分别建立了“贫困生救助基金专户”,建立了贫困生档案。
  二、建立健全了教师工资统一发放保障机制
  我县教师工资于2001年在全市率先推行“收归县管,统一发放”的体制,对教师工资依法足额预算,不留缺口,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月发放,坚决杜绝发生新的拖欠现象。2001年以前,教师工资按档案工资四块(即职等工资、核定津贴、教龄津贴、提高10%)之和的86.8%发放,收归县管实行“三核一代”(即编办核编、人事核标、财政核资、银行代发)统一发放后,全县教师工资的四项之和基本兑现,仅2001年教师人均工资比上年月增加156元,年人均增加政策性工资1872元。经过三年多的运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全县教师爱岗敬业,队伍稳定,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三、建立健全了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机制
  为确保农村中小学正常运转,我们建立健全了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保障机制。一是不截留、不挤占、不挪用省财政拨付给农村执行“一费制”学校每生每年生均30元的公用经费补助。二是县级财政每年从预算内财力中按照年20万元标准进行预算(2003年预算生均30元)对公用经费缺口进行补助。三是明确规定农村中小学收取的杂费应作为维持学校运转经费的主要来源,不得用于教师工资、福利和基建方面的开支。四是明确规定任何部门不得对学校进行乱集资、乱摊派和乱罚款。2002—2004年,我县中小学校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小学分别增加19元、24元和4元,初中分别增加20元、21元、4元。
  四、建立健全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投入保障机制
  近年来,我们抢抓国家实施“二期贫九”工程、危房改造工程的战略机遇,建立健全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投入保障机制。一是坚持政府投入为主。我们不因“普九”欠帐大忽视危房改造,不因财政增幅小而不增加教育投入。2002—2004年三年安排600万元专项配套资金用于危房改造及学校建设。二是各乡镇、村级组织在“一事一议”范围内优先考虑学校建设。三是积极鼓励并动员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资助学。三年来,累计争取企业、社会人士捐资300余万元。四是整合学校资源,盘活学校资产。2001年至2004年春,共撤掉初中1所,教学点97个,撤并完全小学105所,合并高小班211个。通过调整,将撤并学校的闲置资产,通过变卖、抵扣工程款等方式,投入到其他学校危房改造工程。五是建立教育专项资金专户,确保专款及时到项目单位。
  自2001年以来,我县共完成教育土建项目投资1700万元,占该项目总投资2500万元的68%,完成的土建项目投资中国专项资金901万元,先后共改扩建校舍27300平方米,改造危房面积7万余平方米,全县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校园面貌焕然一新,有力地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五、建立健全了化解“普九”债务的保障机制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保障我县教育事业持续、稳定发展,我们建立健全了化解“普九”债务的保障机制,及时下发了《竹山县化解“普九”债务实施方案》。一是结合化解农村村级债务工作,对“普九”债务进行全面清理和锁定,把非“普九”债务从“普九”债务中清理出去,把因高息所产生的债务按规定清减掉。二是明确责任,明晰债权。全县化解“普九”债务工作由各级政府负责。村小学的“普九”债务由学校所在村的村委会负责;联村办学的“普九”债务,由镇政府负责协调,划割到位,由联村共同负责;镇中(含九年制学校)、镇小及原教育组的“普九”债务由乡镇政府负责;县直学校债务由县政府和有关部门负责。三是各级政府要积极制定分年度偿还计划,逐步化解“普九”债务,杜绝因债务问题封堵学校,扰乱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现象发生。
  六、建立健全了贫困学生入学保障机制
  近年来,“决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失学”已成为我县各级各部门的共识,解决贫困生上学难问题倍受社会各界关注,为此,我们建立健全了贫困学生入学保障机制。一是去年6月,我县在教育局又设立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建立了贫困生档案,县财政局设立了专用帐户,县财政从当年的预算支出中设立救助基金20万元,专项用于救助贫困失学儿童和考入高校的贫困学生及时将资金划拨到学校,使贫困家庭学生都能走进学堂。二是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工程,2004年免费发放教科书233万元。三是以关爱救助贫困女孩为主的“春蕾计划”相继实施,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省妇联、楚天都市报等单位在三台小学、大庙桂坪小学、竹坪龙凤小学、田家八一小学开办了4个春蕾班,救助女孩296人,救助资金达20多万元。四是社会捐资助学更是方兴未艾,新时代控股集团捐款6.9万元,救助500名贫困学生;省军区向八一希望小学捐款2万元。县内部门踊跃捐款捐物,县妇联等单位为学校捐赠奖学金1.4万元;县旅游局组织干部为14名贫困学生捐款6900元,官渡镇300名干部每2人联手救助1名贫困生;造林大户吴善旺去年8月拿出2万现金奖励官渡镇中考优秀学生。近年来,我县没有一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七、建立健全了中小学收费的监管机制
  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一费制”规定,杜绝学校乱收费和有关执法部门向学校乱收费,我们建立健全了中小学收费的监管机制。一是学校收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杂费收入进专户,代收费留在学校管理。坚决制止对学校杂费收入进行平调、调控和挪用,坚决纠正强行要求学校及师生订阅报刊杂志和各种搭车收费。二是完善学校收费公示制,统一公开收费标准、项目、依据,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建立联合监督检查机制。县纪委、监察、教育、财政、物价等部门联合对教育系统收费情况实行经常监督检查,齐抓共管。四是将教育收费纳入农民负担年度考核范围,执行“一票否决制”。对学校违规收费和社会对学校的“三乱”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2005年,我县未发生一起乱收费行为。(黄朝生)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