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这钱攥在手里,我悬着的心总算落地了!”近日,82岁的袁某接过执行法官递来的赔偿款时,布满皱纹的手止不住地颤抖。这场因交通事故而起的纠纷在“法院+社区”的联动执行下得以圆满解决。
2023年5月,61岁的毛某驾驶三轮摩托车,与正在斑马线上行走的袁某相撞。交警部门认定毛某负事故全部责任,可毛某因家境窘迫,仅在袁某住院期间支付了2万元医疗费,剩余费用迟迟未能赔付。2024年1月,袁某无奈诉至竹山县人民法院,同年3月,经法官调解,双方达成协议:毛某需在2024年12月30日前再赔偿4.2万元。可毛某却以“没钱”“身体差干不了活”为由迟迟未履行义务,袁某便向法院申请执行。但经过调查,毛某确实无财产可供执行。
为寻找案件突破口,执行法官决定联合社区对毛某采取搜查措施。8月15日上午10点,执行干警与社区干部一同来到毛某住所搜查。可当法官查到老两口的卧室时,毛某的老伴突然挡在一个木箱前,称箱子里是些旧衣服,没啥值钱的。法官见状对其劝说,最终毛某的老伴同意打开木箱——箱子里的一个黑皮包里,整整齐齐叠放着2.5万元现金。
“这钱是我们老两口的养老钱啊,本来想着以后生病住院用……”毛某看着现金声音哽咽,眼圈也红了。考虑到毛某确有难处,法官第一时间联系袁某,把毛某家的困境一五一十说明,希望袁某能酌情减免一点赔偿款。袁某听后表示理解,最终同意减少赔偿款。在将袁某的心意转达后,毛某红着眼眶连连道谢,并委托法官将协商好的赔偿款交到袁某手中。“太感谢了,要是没有你们,我这钱还不知道要等多久!”拿到赔偿款后,袁某激动不已连声道谢。 (韩晓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