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旧-要闻
竹山民国四大家族史②王氏三兄弟白手起家成一方富商
发布时间: 2017-02-24 15:22 来源: 编辑: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杜门一出堵河寒,王家钱财堆成山。莫看朱氏权势重,还是袁族书香远。”在清末至民国时期的竹山,城关镇杜氏、田家坝王氏、擂鼓台朱氏、得胜铺袁氏远近闻名。他们或威震上庸,或富甲一方,或身居高位,或文名远扬,其影响力遍布秦楚,通及全国。让我们穿越厚厚的历史尘烟,去回顾四大家族当年的恩怨兴衰。

提起“王三盛”和三盛大院,竹山竹溪无人不知。清嘉庆年间,王氏三兄弟从麻城来到竹山,白手起家开创商号“王三盛”,成为富甲一方的豪门望族,又在民国初年的风云变幻中走向没落。100多年间,这个家族经历了怎样的曲折与悲欢?

 

三兄弟创“王三盛”商号

“王三盛”原是王应魁、王应荣、王应富三兄弟来竹山兴家创业以后所启用的商号。“王三盛”,在郧阳府所属六县颇有名气,是竹山的富豪之家。其后裔王立清宦途通达,从监察御史擢升为顺天府尹。

王应魁自称原记,直系四房:大房修记、二房怡记、三房恒记、四房信记。王应荣称达记,直系三房:谦记、明记、大记。王应富称鼎记,直系三房:和堂、清洁堂、二家堂。

王应魁原籍麻城市八角庙三盛湾人,生于1786年(乾隆五十一年),世代务农经商,家道殷实。王应魁幼不好学,常受家长斥责。父亲过世后,继母带着他们弟兄三人过日子,坐吃山空。

因王应魁是老大,又不是自己所生,继母从心底里不喜欢这个儿子,找个手艺一般的铜匠师傅,送他学艺。王应魁在师傅家也就打杂做家务,师父做铜器活时,他只是拉拉风箱,从没拿过锤子敲打一下。

王应魁在师傅家里吃尽苦头,一晃三年。有一次与师傅发生不快,16岁的他赌气回家。19岁那年的一天,王应魁和弟弟砍柴回家,继母递过一碗蛋炒饭,王应魁正调教家里的大黄狗,顺手就把蛋炒饭分了一部分给大黄狗,不等王应魁动筷,大黄狗发出汪汪几声,七窍流血而死。

事已至此,王应魁隐藏在内心的苦楚一下子迸发出来,他决定再也不回这个家了。临行前,为了表示决心,王应魁将读书习字所用的砚台投掷塘内,对天发誓:“我王应魁死不归家,要回家除非石砚从水中漂起……”随后,他忿忿弃家离乡。

白手起家成一方富商

1805年(嘉庆十年),20岁的王应魁捡起昔日自学的铜匠手艺,走东串西谋生。到了均县落脚,因手艺不高,制作的铜器不受顾客欢迎,生意冷落,无法生活。后流落到竹山南关一带住,开铜匠铺兼营豆腐店,大约一年多时间。他又迁移到田家坝(今竹山县上庸镇)南坝街,仍以旧业营生。

王应魁为人耿直,重视产品质量,讲求商业信誉,且善于理财,加之自身勤劳,无论豆腐生意或铜匠手艺,渐渐有了起色。

这时他感到人力不足,于是捎信到老家,通知胞弟应荣、应富送他的妻子一路来竹山。王应魁内添贤助,外加帮手,如虎添翼,得以发挥他经营理财的才智,生意蒸蒸日上,由豆腐店发展到杂货店。

同时,王应魁抽出时间前往四川挑盐贩卖,并在挑贩中吸取一些行商的经验,生意越做越大,除在本县的城关、田家坝、峪口、官渡开设商店,销售日杂货、收购山货外,还在老河口、黄龙滩、郧阳,以及陕西镇坪、白河等地设有购销点。其中在田家坝所设铺面,占整条街道的一大半。

此后,王应魁又着手调整富家兴族的计划:一是继续保持商业经营;二是着力买田置地;三是从日本进口油锯,重点筹措“两竹”交界处原始森林中红心杉木的开发,利用堵河水运之便利 ,由堵河到汉江,由汉江到长江,靠水运赚钱。

王氏家族兴旺后,分房头,分支系,就是不分家。王氏兄弟头脑灵活,佃农出产的猪牛羊鸡鸭兔、生漆桐油和采挖的药材、狩猎的禽皮兽骨皆可作价抵租;对无粮交租、无物抵租的农户,可让他们用劳力为其做工,如撞油榨、推碾盘、挑盐、拉船、送货、伐木、守山场等,以工期工数折合工资抵租。

献绿松石获慈禧题字

咸丰初年是王氏的鼎盛时期,也是太平天国运动风起云涌之时。

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率军路过竹山田家坝,指派王氏上交白银千两、粮食千石,石达开手下的一位官员还打了王应魁一个耳光。王应魁耿耿于怀,感到有钱而无势,仍受人欺负。

在这种情况下,王家以千吊木排和百船山珍的重礼,买通了养病在襄阳老家的朝廷重臣单懋谦的“门子”,打通后人王立清、王学谦的仕途。王立清从监察御使升为顺天府尹,王学谦由监生学位一跃为七品官职。

其间,王立清住在京城内,不惜家资,每日为上早朝的文武大臣于午门外普供早餐早点,颇受赞许。不久,皇室破格提拔,将王立清的兄弟王学谦从七品官升为“黄河道”。清末年间,王学谦告老还乡,御赐土地千亩。而地方官吏常以崇高礼遇相待,每逢年节或生寿之期,必着官服登门拜贺。

慈禧太后六十大寿,王家弄到一块大型绿松石送到京城,找到加工玉器的光明楼,请上一流的雕刻师,雕刻出99个篆体寿字。慈禧太后高兴不已,落笔写下“王三盛”三个大字。

王应魁回到竹山,着手精心制作牌匾,选定樟木打眼穿榫,用朱色红漆为底,中间“王三盛”三个大字用足色黄金镶嵌,整个匾额金碧辉煌。

王氏家族自1806年至1919年这113年中,可谓家财万贯,曾获清廷6次嘉奖。但1919年以后战事频发,匪患连连,“王三盛”商号开始衰落。

王氏后代子孙经营不善,店铺倒闭,土地变卖,百年望族风雨飘摇。在解放战争中,王氏家族四散,后人有的加入了挺进陕南的解放军队伍,参加革命工作,还有许多人居住在田家坝镇及其周边地区。

三盛大院被水库淹没

三盛大院,建造于嘉庆末年,全部造价达白银百万两,大院呈“王”字形。

史书记载:大院坐北朝南,占地一百余亩,建筑结构为同式三幢并列,一进八重48个天井。房屋千余间。正中特意设计一条横空道。东归竹山管辖,西归竹溪管辖。

每幢青石花雕门楼,门前陈置石雕青狮白象,四檐雕虎画凤,栩栩如生,门窗户扇连环花雕,有传统戏剧中的人物及风景花卉。

1940年,国民党第五战区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为国捐躯后,其随军子弟中学改为 “自忠中学”。1945年3月,自忠中学由河南省李关桥迁至竹山两河口,三盛大院这座堪称竹山“大宅门”的豪门庄园,在前檐楼上开窗作教室,校长杨绳吾,老师有贾恩洪、余明道、齐鲁民等人。抗日战争胜利,自忠中学返迁。“土改”时期,三盛大院一半分给了竹山、一半分给了竹溪,居住着两县的贫民。潘口水电站建设,三盛大院被全部淹没。

2008年10月,竹山县政府将其搬迁至新集镇古建筑复建区内保存。三盛大院目前征集到最有价值的文物——紫气东来全套石门,为竹溪县新洲乡三盛院村图明利捐献。门上有“紫气东来”四个行书大字。石门横批处雕刻有皇帝出行图案,王公大臣、华盖随从、御前侍卫等人物活灵活现。门顶尺头镂空雕刻玉麒麟,生动灵气,十分形象。整个雕刻有宫廷色彩,颇具王侯之气。

复建的三盛大院新址位于竹山县上庸镇集镇内,名为上庸文化博览园,室内摆放花轿、花床、纺车、雕花方桌等反映秦巴地区古时生产、生活习俗的物品,游览者无不啧啧称奇。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