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名“亿万富翁”在十堰落网,他曾以高息为饵,在竹山县非法集资1800余万元,由于亏空过大,导致大量借款无力偿还,最终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锒铛入狱。近几年来,在房地产领域已发生多起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希望众多投资者能够引以为戒。
■记者 任小帆 通讯员 陈德文 虞崇学 张凯
“亿万富翁”非法集资千余万
2006年,竹山县某局招商引资,吸引了一位武汉的投资商。投资商董某看上城关镇北大街一处地皮,确定在此处建竹山县城最高的商住楼。
消息一出,在竹山小县城掀起了不小的风波。这时,有“局内人士”宣称:董某可是个“亿万富翁”,大家要“抓住机遇” 出钱入股,大捞一把!望着掉到眼前的馅饼,不少人纷纷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甚至是借钱入股。
可是,让投资者没有想到的是,董某并没有传言中那么风光,他一边将工程承包给了四川一位建筑商,约定一层以下由建筑商垫资,可是建到二层时,他应付建筑商200万元,却只付了20万元。同时,他不惜高息到处筹钱,借100万元打140万元借条,借270万元打350万元借条……所有他认识的人都被他借了个遍。不知内情的投资者们看到借条上的高息后,更加疯狂地投入资金。
2010年下半年,商住楼在经历多次因无钱购材料、无钱支付工人工资停工的情况下最终竣工,这时董某本人却突然人间蒸发。案发后,竹山县公安局经侦大队多次赶往武汉、十堰等地对董某进行调查抓捕,根据公安机关调查,董某累计向20余人借外债1800多万元,已偿还280多万元,还有大量借款无力偿还;老伴已与他离婚,原有家产都归女方所有,他没有任何财产。
警方找到董某时,这位1953年出生,年近花甲的“亿万富翁”如同一个老乞丐,蜷缩在十堰一间小出租房里。目前,董某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锒铛入狱,案件正在审查起诉阶段,他可能会在监狱里度过余生。
在这次疯狂的集资中,最大的受害者就是那些投入了十几万元、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的投资者,他们的钱有的是向亲戚家借的,有的是自己省吃俭用积攒的……他们满以为“雪球”会越滚越大,不料“雪球”却化成了水。
此次案件中,有一位家住十堰的投资者,在首次投资几十万元时已发现有诈,于是开始向董某讨债,最后债没讨到又被借去几十万元。截至案发时,这位投资者共借出100多万元。由于大部分钱都是向亲戚、同事和朋友借的,如今这位投资者因躲债常常有家不敢回。
当心“富豪”空手套白狼
这样的案件近几年来屡见不鲜。2007年,家住竹山县城关镇的艾某开始涉足房地产开发,2008年盖起一栋商住楼,被人们称为“老板”、“经理”的艾某,开始把主要时间和精力花在赌桌上,建筑工程基本停滞,几个月下来,艾某就输掉了全部家底。他一边对外声称赚了很多钱,一边以高息为诱饵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到2009年初,共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400多万元,累及欠债300多万元。艾某夫妇自知无力偿还借款,便携带最后的骗款外逃,最后艾某死在了矿洞里,其妻也因参与借款80余万元,被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有期徒刑6年。
2009年,一从事房产销售多年的张某接手竹山县一楼盘的销售工作。由于爱买彩票,张某不到3个月就投入几十万元购彩,一心想着中大奖翻本的他私自雕刻公司印章,购买空白收据,背着公司收取客户的购房款,并把这些款项都用于购买彩票。在把收取的售房款花去72万多元之后,妻子与他离婚,5岁的儿子被寄养在一贫如洗的乡下爷爷家。2010年初,张某给公司老板发了一条深表歉意的短信后,便人间蒸发。张某最终被警方抓获归案,被以职务侵占罪判处有期徒刑6年。
家住竹山县潘口乡的陈某是多年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商海“老水手”,2008年至2009年,他的工程项目遍布竹山城关、潘口、上庸等地,由于摊子大,资金链经常断线,他只有天天忙于“拆东墙补西墙”。为了筹钱,他经常借6万元,给债主打8万元的借条;借10万元,打12万元的借条。局外人只知道陈某的工程项目多,很有钱,却不知他已债台高筑。有的人为此把多年积攒的钱以高息借给他,有位乡干部甚至主动找到他硬借给他10万元。2010年秋,陈某在408万元的外债逼迫下,选择了“走为上计”,但最终被抓获归案,被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有期徒刑8年。
据了解,以上4起案件侦破后,有的资金被用于赌博、有的被挥霍、还有的在“拆东墙补西墙”的过程中被支付了利息,绝大多数都已无法追回。这些外表光鲜的老板们有的客死他乡,有的住进牢房,根本无力支付欠款,投资者们高额的资金永远也无法收回。
业内人士提醒,投资需谨慎、融资需合法。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民间集资、借贷的利息越高,带来的风险也就越大,社会公众需提高警惕,理性投资,不要盲目跟风。房地产开发商在工程承揽之后,也应做到精打细算、合法经营,定期做好财务审计自查,防止盲目铺“摊子”,导致最后无法收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