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省市新闻
易以禄给毛主席当警卫员
发布时间: 2011-10-02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竹山老人易以禄给毛主席当了6年警卫员    

    来源:十堰周刊 

    人物简介:易以禄,男,1937年阴历4月初8出生于湖北省竹山县宝丰区黄栗乡水田大队郑家沟,1958年入党,1958年11月至1963年7月给毛主席当警卫员,1963年7月,响应毛主席的号召,退伍回乡,先后当过社员、生产队长、民兵连长、村支部副书记、支部书记。1971年中央警卫团根据毛主席的指示,派专人调查易以禄下落,人们才知道易以禄的真实身份和经历。此后,他先后担任原明清公社武装部长、潘口乡副乡长等职,直到1997年退休。现居住在湖北省竹山县城关镇二道坊村。
    《十堰周刊》记者秦岭 徐雁初 郭迪泽
  易以禄家的中堂上,一幅毛泽东画像的中堂画挂了十多年,两旁是“爱中华繁荣富强,庆神州安定团结”的大红对联。74岁的易以禄,凝视着画中的毛主席,恼海里就浮现出主席的音容笑貌。而他在主席身边当警卫员的6年时光点滴,就清晰地展开。
  家住竹山县城关镇二道坊村的易以禄,尽管已经74岁高龄,却精神矍铄:记忆力超常,对40年前的往事仍然记忆犹新,仿佛就在昨天。
  “1958年到1963年,我给毛主席当了6年的警卫员”,易以禄捧着与毛主席的合影,以及中央警卫团颁发给他的任命书,一脸自豪地说。
  毛主席要走了“小鬼”
  1937年阴历四月初八,易以禄出生于竹山县宝丰区黄栗乡水田大队郑家沟村,1956年正月初l二,19岁的易以禄参军,在北京公安总队服役,任二团三营九连战士。1957年,中央警卫团到公安总队挑人,一眼就看上了机灵的易以禄。
  易以禄在中央警卫团被分配到中南海东门站岗。虽然毛主席就在中南海,但易以禄见到毛主席并不容易。碰到重大节日,毛主席的专车经过东门时,能从车窗内看到敬爱的毛主席,这就能让他激动好几天。
  他没有想到,幸福时刻降临的那么突然。他竟然被毛主席“钦点”为“贴身警卫”。
  1958年11月的一个星期天,易以禄下岗后去吃饭,居然看见毛主席在警卫团团长张耀祠、政委杨德中等陪同下来到东门。易以禄连忙敬礼,毛主席首先伸出手来跟他握手,问他的名字,哪里人,易以禄激动地一一作了回答。毛主席又亲切地问道:“现在准备去干什么呢?”“去吃饭”,毛主席又说“带我们去伙房看一看”。来到炊事班,毛主席仔细询问战士们的家庭出身,生活情况,又到每间寝室里查看,按一按战士们的被褥。毛主席对团长、政委和随身警卫说:“太薄了,要想办法改善同志们的就寝条件”。易以禄当时就在毛主席身边,几乎只知道高兴了。他和毛主席在一起的一幕被摄影师拍到,成为他一生的纪念。
  大概是易以禄的朴实和机灵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临走时,毛主席指着易以禄,对警卫团团长张耀祠说,“能不能把这个小鬼给我?”
  张耀祠当然同意。易以禄被调进了中央警卫干部大队一中队,担任毛主席身边的警卫员,在丰泽园门前站岗,有时候也随毛主席外出。
  毛主席亲自讲课
  易以禄在中央警卫团表现出色,先后两次立功,1960年被任命为中央警卫团干部大队一中队二分队副分队长。
  有一次毛主席到上海一家工厂视察,易以禄负责警卫工作。上街的时候,毛主席虽然戴着口罩,但在工厂门口还是被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认出来了,他蹦着跳着喊道:“毛爷爷来了!毛爷爷来了!”易以禄当机立断,连忙抢上前去抱起小孩,捂住小孩子的嘴巴,然后再哄他说那不是毛爷爷。幸好小孩子的喊叫声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要是被大家认出来是毛主席,千万人涌过来,那可不得了。这件事,他受到了领导的嘉奖。
  中央警卫团为了提高战士们的文化水平和理论修养,专门办了个“扫盲大学”,毛主席兼任校长并亲自给战士们上课,课程内容除了基础文化外还有政治形势。
  易以禄没有上过学,但是在“扫盲大学”里,他是学习最刻苦的战士。易以禄记忆力十分惊人,能轻松背下400多个电话号码和车牌号,只要是他看见过的人,就能像照相一样把轮廓准确固定在脑海中。
  易以禄从每月6元的生活补助中,省下钱购买纸张和钢笔,白天学不够,晚上就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简“偷着学”。短短几个月,他竞能从不会写字到会写信,甚至能写简单的报告。他还被《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评为模范通讯员。
  易以禄记得毛主席亲自上课时的情景,“课堂气氛活泼热闹,毛主席他老人家精力充沛,语气铿锵,姿态潇洒,令人感到特别温暖和亲切”。
  毛主席鲜为人知的生活故事
  当了6年毛主席的贴身警卫,易以禄目睹了毛主席很多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惯和故事。
  毛主席有个习惯就是吃饭不用饭桌,一般在办公桌上用餐,也许是因为个子大的原因,他的饭量也大,每餐四菜一汤两碗饭都吃得精光,当时他的私人保健医生李志绥给炊事员规定,每四个小时给毛主席送一次饭。因为饮食有规律,毛主席邪几年身体很棒,几乎连感冒都没得过。
  毛主席舍不得装修一下自己的卧室和书房,仅仅用白石灰浆大致粉刷一下,老青砖的墙壁依旧清晰可见。“现在,很多农村住房都比毛主席的住处装修好”,易以禄笑着说。
  1959年到1961年的三年大饥荒,饿死了很多人,毛主席就把身边的人分成三批,一批跟他走,一批“看家”,还有一批下到工厂、学校去调查实情。调查组回来后反映饿死人的情况特别严重,毛主席便立即化装深入基层调研,并以身作则,把每月的口粮由原来的45斤缩减到35斤。结果毛主席体重锐减,就连中央警卫团的很多人也得了黄肿病,于是,毛主席又下令恢复45斤,并派部分警卫员到内蒙古和河北打野猪、野马,搞自救。
  那时传闻毛主席三年不吃肉是事实,当时,给主席做饭的有两名厨师,姓韩的负责做菜,姓李的负责做饭,毛主席每餐就着两盘素菜和一小碟辣椒用餐。每年的布票和老百姓也一样,一次,李衲想做件衣服找江青要布票,江青说布票早就用完了,衣服也就没做成。想起那时的情景,易以禄感慨地说:
  “毛主席生活最简朴,我60岁时的生活比毛主席60岁时强多了。”
  毛主席工作起来废寝忘食,有时候几天几夜不睡觉,特别劳累的时候就在办公桌上小憩一会儿,这时,易以禄就会轻轻给主席披上一件厚衣裳。一天晚上,周总理来到毛主席卧室准备汇报工作,发现主席睡着了,就在门口静静等候,易以禄见此情景就跟总理讲,要不要叫醒主席,周总理摇摇手说:“主席太累了,他能睡着不容易,让他好好休息,我就在外面等”,结果等了一个多小时,毛主席还是没醒,总理就让易以禄陪他散散步,两人一直走到了春藕斋,还去主席的菊香书屋看了一番,接着又到杨尚昆的住处坐了一会儿,回到主席卧室后又等了一个多小时,主席才醒。
  易以禄也经常与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林彪、邓小平等常委见面。陈云当时在筒子河西边住,易以禄在筒子河东边站岗,陈云卧室的灯光隔河相望清晰可见。有一次,陈云家的灯没到休息时间就突然熄灭,这引起了易以禄的高度警惕,他迅速按了按通往陈云卧室的警铃,居然不响了,这把易以禄吓了一身冷汗,生怕是特务或者刺客在搞破坏。于是,他迅速组织人员顺着从筒子河水底牵过去的线路一一排查,结果是线路自然老化所致,虚惊一场。
  退伍还乡保守秘密
  1963年7月,易以禄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和一批警卫员退伍回乡,定期向毛主席和党中央汇报当地实际情况,但不要暴露身份。回乡后,他先后当过社员、生产队长、民兵连长、村支部副书记、书记,曾多次跟毛主席以及中央警卫团的战友通过信,可惜这些珍贵的信件在黄栗乡老家房子坍塌中毁掉了。
  易以禄对当了6年毛主席贴身警卫的事情守口如瓶,没有人知道他的这段历史。直到1971年,中央警卫团根据毛主席的指示,派专人调查易以禄的下落,人们才知道易以禄曾经当过毛主席的警卫员。
  1976年,毛主席逝世时,中央警卫团曾打电话要他赴北京参加追悼会。但他得了重病,去不了北京。原郧阳地区领导听说他曾是毛主席的警卫员,便派车把他接到十堰,他在郧阳地区参加了追悼会。没能最后看一眼毛主席,是他此生的最大遗憾。
  让易以禄高兴的是,纪录片《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巧》里面,他看到了自己的镜头。
  1997年,易以禄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了,过起了安宁的农家生活。
  前几年,易以禄左臂患上肩周炎,但他每天进行锻陈,虽然已是74岁高龄,还能骑着自行车进城逛街。他说,等把胳膊锻炼好了,就写回忆录,把在毛主席身边的事都写出来。“我写回忆录不是想出名,而是缅怀歌颂毛主席。“谁说毛主席不好,我就不答应!”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