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保持农业和农村发展良好势头的意见
发布时间: 2005-03-21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一?免征农业税。从2005年起,在全省范围免征农业税及附加。因免征农业税而减少的地方财政收入,由省财政安排转移支付给予补助。
  ?二?加大对种粮农民直补力度。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04?17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鄂政发[2004]35号?,2005年我省粮食直补资金在上年5.66亿元的基础上增加7000万元,达到6.36亿元。
  ?三?继续开展水稻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水稻良种补贴,按照国家规定,根据实际种植面积和补贴标准,采取更加规范、更加直接的办法及时发放到种粮农民手中。农机具购置补贴,争取国家对我省增加补贴额度,省财政安排配套资金400万元。
  ?四?继续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逐步建立和完善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的制度和机制。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和价格,对水稻在市场价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收购价时,指定的粮食购销企业按最低收购价收购,所需收购资金,有关金融部门及时予以保证。同时,搞好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管理,控制农资价格。
  ?五?增加对粮食主产区农业技术推广补助。2005年,省里增列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对46个粮食主产县?市、区?的676个乡、镇、办事处按每个补助3万元算帐安排。
  ?六?扶持建设高产农田。按照加快我省高产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和部署,2005年省里从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基本建设等项目中整合筹措5亿元以上资金,在20个水稻主产县?市?再建设高产农田85万亩。
  在切实加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本着自愿互利、注重实效、控制标准、严格规范的原则,引导和支持农民投工投劳开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按照中央部署,从2005年起,省财政在争取中央有关资金和合并有关专项资金的基础上,从预算内新增财政投入中适当安排一部分资金,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补助专项资金,对农民兴建小微型水利设施所需材料给予适当补助。
  ?七?支持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区的板块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发展。2005年,省财政安排6000万元,用于优势、特色农产品板块基地、出口基地建设和绿色食品标准化开发,省发展改革委安排5000万元,用于支持龙头企业技术引进和改造、兴建加工基地。继续筹措资金支持粮食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
  ?八?加快农村公路建设。2005年,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安排建设通村公路6000公里、通乡公路2000公里。
  ?九?积极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岗培训。2005年,在积极争取中央培训资金支持的同时,省级财政筹措1000万元配套资金,开展富余劳动力转岗培训。统一制定培训计划,加大培训力度,用好培训资金,保证培训效果。县?市、区?财政也要积极筹措配套资金。
  ?十?加大搬迁式扶贫工作力度。2005年,省里从省财政预算新增、财政扶贫、以工代赈、民族发展等资金中安排5000万元用于5万贫困人口的搬迁式扶贫。
  ?十一?进一步加大金融支农力度。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积极探索发放大额农业贷款的有效方式,2005年力争“三农”贷款总额达到330亿元。商业银行要适当提高对农村、农业及相关行业的贷款比重,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中小企业和小城镇建设的支持力度。国家开发银行要扩大对全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农业开发项目贷款,重点支持节水灌溉、农村水电、乡村道路等项目建设。农业发展银行要按照政策要求保证粮棉油收购资金需求。
  ?十二?支持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l、继续实行农村特困救助。对农村特困群众救助50万人,每人每年补助120元。
  2、在农村实行重大疾病医疗救助。2005年,争取中央财政补助,省市县彩票公益金中拿出一部分,县市财政安排一部分,共筹集5000万元用于对部分农民重大疾病的医疗救助。
  3、做好血吸虫病和农村艾滋病防治工作。对农村艾滋病患者及家属实行“四免一关怀”,即:免费抗病毒治疗、免费自愿监测、对病人子女孤儿免学杂费、免费母婴阻断,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庭纳入政府救助范围。
  4、加大农村改水力度。2005年,在巩固基本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再解决4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5、支持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省里新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4.7亿元。继续做好对全省80万农村中小学贫困生的“两免一补”工作,即贫困生免费教科书的发放;减免贫困生杂费;贫困生寄宿生的生活补助所需资金分别由国家、省、县?市?财政解决。
  6、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巩固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加强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扶持农民文化中心户。保证农村公益文化事业的投入。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做好送书送电影下乡,推进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