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 斌 李家林
4月20日,李波又买来了18只仔猪,让他起步不久的养猪厂里的猪达到了40只。虽然只有区区40只,但李波的事业正从这里起步呢。
今年26岁的李波只是个初中毕业生,毕业后在东风公司变速箱厂生产部当保管员。这是一个很悠闲的工种,闲暇之余,李波自然要四处逛逛,现代化的花果养猪厂让他大开眼界,猪养得差不多有牛大了。这让他萌生了养猪的想法,他也想回家办一个现代化的养猪场。
但传统的养殖方法是不能建一个现代化的养猪场的,李波感觉到自己知识的贫乏。去年6月,他毅然辞去安逸的工作,自费1.8万元前往中国农业大学生物系学养猪。听说北京中农飞天环保科教中心有把秸杆转化为饲料的专利技术后,他又进入科教中心继续学习。
今年元月,李波学完规定的课程,回到擂鼓镇后和父亲李家义商量,要办一个饲料厂和一个养猪场---这可需要几十万元的投入呢。李家义“不是一个胆小的人”,擂鼓镇第一个盖起两层楼房的人就是他,他做过窑匠,开过商店,但李波的这一套他不懂,不过他相信儿子。他把家里的老底儿全拿出来,向信用社贷款5万元,再向亲戚朋友借一点,共筹资27万元,购买了机械设备和原料,建起了实验室、发酵车间、养猪车间。要进李波的实验室,得穿上白大褂;要进他的养猪车间,要经过紫外线消毒,现代化的养猪场初具雏形。
今年2月,李波的饲料厂生产了第一批饲料,除了猪饲料外,还有鸡饲料。李家义多了个心眼,要试试这饲料怎么样。他买了100多只仔鸡,结果这100多只仔鸡全都活了,让他欣喜不已。
养猪厂现在虽然只有40只猪,但李波计划今年出栏160头,再通过3年时间,上马烘干生产线,把饲料厂和养猪场做大做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