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退耕还林呈现出多元化经营格局
在退耕还林实践中,我县逐步探索出符合本地实际的成功路子。4年来,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20.5万亩,建立不同树种结构、不同治理模式的退耕还林精品工程30余处,面积达3万多亩,实现了“乡乡有精品,村村有亮点”。
我县在退耕还林中坚持科学规划、区域治理的方针,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效结合起来,初步形成了以流域为单元,一面坡,一道沟连片造林绿化的新格局。在造林机制上,推广了多种经营模式,鼓励个人、集体在自己的责任山上退耕还林,自我投资,国家补助,自主经营模式;还鼓励个人以承包、租赁,买断等形式取得造林地使用权,并对这种独立投资,实行国家补助。同时,组织和鼓励农户大力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形成以林业为主体的产业链条,保障了退耕还林后农民的经济利益。目前,全县已涌现出50多个造林大户,承包和租赁绿化荒山10多万亩。林种结构也由过去单纯的松杉为主,发展到以板栗、大枣、黄花梨等经济林为主的林果一体化产业,形成了以林下种草(黄竹草等)发展牧草养殖产业和林下种药(桔根、白芍、丹皮等)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各类总面积达50.6万亩。以九华山林场、观山茶场为主林地观光游、生态游、休闲游为主的森林旅游业初步形成,并显现效益。(苗东升 张子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