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中秋以来,一种类似飞蚂蚁、身长不足一厘米的毒虫--隐翅虫,越发猖獗:无论是夜晚在街上纳凉,还是在家中休息,不少市民受到袭击,被其挠伤。
一位被袭击的中年汉子说,“我早上醒来发现脸上被挠了,出现几道条形红斑,非常灼痛难受,不是烫伤胜过烫伤,过了十多天才慢慢好转。”一个小孩背部多处被袭,皮肤出现点状、片状或条索状红斑,渐呈灰褐色坏死状。
据了解,隐翅虫有趋光性,白天栖息在杂草和石块缝隙中,夜间出来活动,秋季最常见,喜欢围绕日光灯等飞行。隐翅虫体内没有毒腺,不会蜇人,但是体内有强酸性毒液,爬到人身上后,虫体内毒液流出触及皮肤,就会引起皮炎。医生介绍,虽然被隐翅虫“毒”伤之后皮肤患处会瘙痒、灼痛,但一般十天左右皮肤就会干燥、结痂,脱落而愈,除局部可暂时遗留色素沉着斑外,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
小小隐翅虫虽然伤人可怕,但只要留心预防,可有效免遭攻击。晚上,先关严窗户(纱窗也要拉上玻璃)再开灯,不要开灯睡觉,防止其趋光而至;用“枪手”等菊脂类药品喷射室内,也能有效预防隐翅虫。医生说,治疗隐翅虫毒伤的方法有很多:发现有隐翅虫在身上爬行时,不要用手拍打、揉搓,应轻轻吹掉;若手已接触虫的碎片,立即用肥皂水反复清洗;若皮损处红肿或糜烂,可用无极膏涂抹,也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湿敷;患处外涂炉甘石洗剂、蛇药片糊或新鲜马齿苋糊等也有较好效果。(黄治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