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策划组稿 袁 斌 袁平凡 操儒舜
亮点多多 瑕不掩玉
——评委罗春竹评点本届小品大赛
“相约文明,共铸和谐”首届小品大赛落下帷幕。20多个参赛单位通过角逐,有6个单位胜出。县文体局副局长、评委罗春竹就大赛作品的创作及表演谈了自己看法。
从生活内容来看,有时代气息,有行业特点,有地方特色,表现了文明、积极向上的主题。有的作品内容与时俱进,如县财政局的《送款》表现的就是税费改革后的农村干群关系,县卫生局的《看病去》表现了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民生活的巨大影响,县供电公司的《那边亮了一座山》表现了“户户通电”这个崭新的事件,《共同的家园》表现的就是县城的防洪大堤,县信用联社的《换钱》显然取材于我县今年发生的“800个钢蹦”事件。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是本届小品大赛成功的基础。
从小品的表现形式来看,有话剧小品,如《其实你不懂我的心》,有曲艺小品,如《送款》。不少作品语言生动,诙谐有趣。进入决赛的小品剧本一部分是“借来”的,本身水平就很高,比如《其实你不懂我的心》、《警姿警容》等。一部分是请名家量身定做的,比如国税局的《亲家》是请我省著名作家忽红叶创作的,还有一部分出自县内作者,《共同的家园》、《期盼》是县艺术团吴显刚等创作的,《送款》不仅运用了音乐伴奏的形式,采用了戏曲表演中的“反串”手法,还揉进了花鼓船歌这一地方文化元素,能够获得第一名名副其实。
本届小品决赛中,演员的表演相当“专业”,给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如《拦车风波》中的“修师傅”,极尽挑拔离间之能事,尽露两面三刀之嘴脸,表情夸张,语言诙谐,不时逗人开怀畅笑,《法官情》中的“婆婆”,《挤水》中的“狗蛋村长”,《送款》中的老两口,惟妙惟肖,尤其是反串的“老婆子”表演相当成功。
但本届小品大赛也暴露出不少问题,表演上大多夸张过度,本色表演不多见,这是缺乏优秀剧本的表现。本次进入决赛的小品应当都以语言取胜,但获得掌声的却多以表演见长。小品语言没有达到出人意料、情理之中的效果,缺乏笑料和“包袱”。从这一点看,我们必须培养自己的创作队伍。
关于一等奖《送款》
县财政局选送表演的小品《送款》,以真实朴素的题材、浓厚淳朴的乡情和诙谐生动的乡音,征服了现场观众和评委,荣膺第一名。《送款》真情地再现了基层财政干部转变职能、增强服务观念,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的情景和农民对党的好政策的感恩情怀。
9月21日下午,记者在县财政局采访《送款》演员张子华时,恰逢县艺术团演员龚小雪前去取团里借给演员的服装。张子华忙不迭地要记者一定也要采访他们的艺术指导。谈及《送款》背后的故事,“师生”两人有讲不完的酸甜苦辣——
《送款》的生活原型
“《送款》的点子,是有生活原型的……”“冯扯皮”的饰演者张子华开口就说。故事的原型,是来源于财政干部亲历的两件事。
一件是,现任局办公室主任的胡明升在梁家财政所当征管员时,和同事去一老奶奶家征收农业税,因为钱没凑齐,老人心里很是过意不去,非要留他们吃饭,还把家里的一只下蛋的母鸡杀了待客。可惜村里已安排有生活,老人的那顿饭没吃成,临走时老人竟是老泪纵横了。“多么朴实的农民情怀啊……家里那么穷,可还是‘前门来客,后门打主意’地招待我们……”“冯扯皮”感慨地说。还有一件,去年,楼台乡财政干部上门兑现粮食直补金,某村一独身老汉住的格外偏僻,而他当年只有0.51元的粮食直补金,但大家还是不怕辛苦的亲自登门,把0.51元钱一分不少地送到了老人手上,令老人直夸党的政策好。
“接到县里搞小品大赛的通知后,一时间哪有素材写剧本啊?大家在一起集思广益,最后就把这两件小事串在一起一加工,于是诞生了《送款》的故事。”
“冯扯皮”首演一炮打红
“这是我这辈子头一次搞演出……”张子华一本正经地说。有了这次经历,他才真正深谙“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涵义。刚开始排练时,生活中笑容可掬的他,一上台却不知所措,“动作也蹩脚,更笑不出来”。
为了尽快掌握台词和动作进入角色,张子华除了上班和大家一起排练外,回到家就把家人当观众一丝不苟地演练。完了就问妻子和孩子感觉怎么样,得到哪些地方演得不到位、动作或表情做作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后,就不厌其烦地改进动作、修改台词,再次投入到排练中,直到都满意为止。一份辛劳一份收获,他们精心编排的节目在预演中就普遍反映良好,一路上过关斩将,终于在决赛上夺得了第一名。
“冯大妈”遭遇胡子危机
在《送款》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人物无疑就是“冯大妈”了。“冯大妈”的扮演者张胜是文峰乡财政所所长,老家是大庙的。基层的工作烦琐且细致,有太多的事不能没有“财政老爷”,可是看到局里上上下下都“把这次活动当作一回事”,张胜就所里局里两头跑,处理完了工作就赶到局里跟大家一起进入紧张的排练,可排练还是经常被响个不停的手机铃声中断。
张胜在剧中反串的是位通情达理、牙快掉光的“冯大妈”,喜剧成分很大。一个大男人,如何把老太婆的角色演到位呢?首先得剃去胡子。为此,张胜第一次把他多年来蓄的胡须刮得干干净净,这样才有了瘪着嘴、驼着背、步履蹒跚的“冯大妈”形象。也正因为这,他上小学的女儿对他颇是愤懑,说他不配做她爸爸,“简直侮辱人格,演什么不好,非要演个老太婆”。原来,女儿班上的很多同学在预赛上一睹“冯大妈”的“风采”后,在班上都笑话她,让她在同学面前感到很不好意思。
精彩剧情大回放
《送款》:前些年冯大爷家里穷,财政所刘会计收税款时,发票开了他却赖着不给,人们便送他外号“冯扯皮”。如今党的政策好,家家户户富裕了。这天,财政所干部小刘和小朱为冯大爷送1600元的惠农补助款,老伴让冯大爷把一只留给幺女儿坐月子吃的土鸡杀了,开始冯大爷有些不肯,但想决心改掉过去老脾气,同意了。然而财政所干部小刘和小朱为赶时间,继续到下一家兑现。冯大爷很感愧疚,主动将过去赖着不给的250元钱还给刘会计,外号“冯扯皮”的帽子就此摘下。
《亲家》:税务局干部铁头与个体老板犟筋是亲家关系,十年前为芝麻大点事,红了脸,斗了嘴,从此相互不来往。铁头的女儿、犟筋的儿媳小芳在大年三十特意把爹与公公叫到家里,以解除疙瘩,然而爹与公公见面后还是相互不搭理。小芳惹急了,发起了脾气,欲脱离父子关系。爹与公公发现情况不对劲,于是俩人改变了态度,重归于好,并且犟筋还成为纳税大户,税务干部铁头以过硬的工作作风受到群众尊敬。
《那边亮了一座山》:老爷爷家住边远山村,人老几辈无路无电,儿子媳妇都在外打工,他在家度日如年。孙女梦梦把在放学路上看到供电公司人员抬电杆架电线的事告诉给爷爷,但爷爷认为这是做梦。供电公司为让家家户户都能用上电,刘经理带领技术员,加班加点,终于让老爷爷扔掉煤油灯。《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审计局副局长张军的儿子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好工作,但要交两万元的风险金,而家里没钱,张军的同学海海公司总经理刘劲发知道后,二话没说将私人的两万元钱送了过来。张军出差回来知道后,与妻子大吵了一架,说不应该收钱,因为刘劲发的公司是审计对象,妻子金菊感到很委屈,但在丈夫张军的劝说下,金菊同意孩子上班的事暂时掴下,将两万元钱还给了刘劲发。通过审计,打击了犯罪分子,促使刘劲发的企业起死回生。
《共同的家园》:新农村建设使家家户户面貌一新,家住城郊的张老汉准备把上厕所的路也铺上水泥,可张老汉老婆儿却让他到堵河防洪大堤上弄几块堤砖就行了。在水务局堤防所上班的王强发现堤砖被偷,每天晚上去防洪大堤巡查至深夜,而王强爱人胡小敏不知实情,误会王强有“相好的”,便秘密跟踪到防洪大堤并发生争吵。此时,张老汉推着装有堤砖的车过来拉架,反而竟被抓住,在王强的教育下,张老汉感到很后悔,把堤砖拉回原地并贴上。
《换钱》:城郊一村民何秋武积攒了很多零碎钱,想换成整钱,去了几个地方都没换成。之后来到信用联社,信用社营业员年新热情接待,然而偏偏遇上拉肚子,在进行业务时几次往厕所里跑。何秋武以为营业员怕麻烦,心里十分不舒服,并在信用联社主任任真面前发了牢骚。当何秋武看到主任给年新买的泻痢停药后,顿时改变了对信用联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