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才上初一,各式各样的教辅书就有10多本,书包全塞满了,足有十来斤 重。”近日,家住宏发小区的钱先生谈起女儿的教辅书一脸无奈。名目繁多的各种教学辅助资料,充斥着各类大小书店,成为众多书店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教辅书热山城
开学已经快一个月了,但书店里的教辅品种仍然多得让人眩晕。“点睛”资料、冲刺大全、名师讲座、名校题库……排满了书架。9月28日中午,记者在人民路某书店教学辅导书柜台看到,仅为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配套的教辅就多达20种,还不时地有学生或家长前来选购。据书店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样的场面每次开学前都要延续近一个月,已不足为怪了。
需要教辅书吗?
“拥有适当的课外辅导书对拓宽知识面、巩固书本知识点是必要的。”一中一位高中理科教师表示,教辅书的作用对不同学科作用各异,尤其对一些需要加强练习的学科比如物理、化学等,学生经常做教辅书上的练习,有利于提高成绩。
一些学生和家长对教辅书的过分依赖,客观上也诱导“教辅热”升了温。的确,不少家长望子成才心切,全然不顾孩子的实际需要和承受能力,有的越俎代庖替孩子买书,似乎书多了,孩子的成绩就能上去了。一位英语老师则对教辅书就深恶痛绝。她说,每次她布置一些课本上的作业,总有一些学生通过教辅书预先得知答案。答案是对的,但是学生没有真正掌握知识,打乱了正常的教学。关键是有些教辅书质量不能保证 ,良莠不齐,误导了学生。
“教辅热”折射出了什么?
“教辅热”出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值得我们反思。以试题为主要特征的课外教辅的繁荣与热卖,也从侧面上反映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力量对比。在各种考试的指挥棒下,学校似乎不得不搞“题海战术”,由于要不停地做试题,因此需要大量的课外辅导资料,也就顺理成章了。在这种背景下,以应试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催生了各种出版物,其中教辅就是最大的一块蛋糕。
而事实上,孩子们的确需要更多的精神食粮,但绝不仅是枯燥的数字和单调的试题集。(儒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