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发生十余小时后,一位满脸是血的北川男孩被解放军官兵从废墟里救出,躺在一块小木板做的临时担架上。就在解放军官兵准备把他转移到安全地带时,他艰难地举起稚嫩的右手,向八位抬着他的解放军叔叔敬了一个标准的少先队队礼。记者杨卫华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一感人的瞬间。这位小男孩名叫郎铮,今年3岁。
担架上的小男孩不忘向救助他的解放军叔叔敬礼感恩的举动,催人泪下,使人振奋。小男孩所表现出的不仅是坚强和勇敢,还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现代文明。每当我在媒体上看到“敬礼娃娃”的动人画面时,敬畏之情油然而生。自己曾经亲历过的两件小事赫然在目:
那天中午下了班,我沿人民路匆匆东行。走到老车站门口,一少年递给我一张粉红色的纸质广告宣传单。我接过纸单胡乱看了几眼,紧走几步便毫无顾忌地扔在地上。“叔叔,叔叔!”身后响起银铃般的童声,我扭过头,只见一个五六岁模样的小女孩热情地向我跑来。小姑娘双手递上我扔下的那张纸,一本正经地道:“这是您的吧,有用吗?”我毫不在乎地答她道:“废纸,没用!”“叔叔,没用的东西要放到垃圾桶里去,随手丢在地上多不文明啊!”听了小姑娘的话,我的脸“刷”地一下红了。接过小姑娘递上的那张纸,我逃难似地冲进人流,头也不回。
清明节的前一天,我独自一人骑车回柳林老家。到了老码头,前方百米左右处一群小学生正迎面向我走来。我猛地加大油门,想快速冲过这段凹凸不平的山路,借以显示越野摩托车的良好性能和我的高超车技。看到我风驰电掣般地向他们奔来,同学们立刻得到命令似地涌向公路的右侧,一齐举起右手向我敬了个标准的少先队队礼。我“嘎”地刹住车,取下头盔傻乎乎地看着这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们,手足无措。带着深深的自责,从他们脸上我读出了关爱与尊重。
“六一”国际儿童节的那天晚上,看完《新闻联播》之后,我锁定“四川卫视”,端坐在电视机前跟灾区的孩子们一起共同度过今年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节日。当“敬礼娃娃”的动人画面又一次出现在屏幕上的时候,我的心再一次被震撼。此时此刻,我要从心底里说一声:“敬礼娃娃”,我向你致敬!我为我们的祖国有像小郎铮这样坚强不屈、临危不惧、文明睿智的下一代感到自豪,也为自己的不文明行为感到耻辱。大街上,小姑娘拾纸予我的行为和话语铭刻在心;路途中,孩子们让道于旁的文明之举,使我终生难忘。市民们,行动起来吧!早日告别不文明行为,让我们的水更清、山更绿、城更靓;人相和、心相通、物相长!(胡显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