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堵河文苑
《堵河文艺》的由来
发布时间: 2009-11-04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罗维扬

  设若期刊是一家店铺,那么,刊名就是这家店铺的店名,文雅说法就是字号,如荣宝斋、同仁堂、四季美、老通城什么的;封面就是这家店铺的门面,门面自然要讲究一些,收拾得亮堂堂的,喜洋洋的,以招徕顾客,争取回头客,拴住老主顾。这可是我店的“基本群众”啊,奉为“上帝”只是廉价的吹捧,提供价廉物美的货色才是实惠。
  《堵河文艺》这个刊名,我是在沧浪区教书时知道的,那时候郭秉武老师,不时收到县文化馆寄来的纸筒筒,撕开一看,是油印的《堵河文艺》,照着上面排节目,搞宣传。1973年春天,楼台修公路,成天有隆隆的炮声传来,虽然有点影响教学,我心里还是高兴:修了公路,通了汽车,进县城的四十里山路,就不用步蹁了。心有所动,就写了一首诗《开山炮》,心血来潮,又为它谱了曲,胆大妄为地就装进信封,剪了角,到邮电所寄了出去。过了不太久,我也收到个卷纸筒,仍是油印的《堵河文艺》,登了我作词作曲的《开山炮》。自然有点高兴,因为写了两三年的检讨之后,有作品问世了,那怕是县办的,油印的,也算是作“正面人物”亮相嘛!县一中的语文老师徐应瑞传话来了:开山炮响了,罗维扬要出山了!使我大受鼓舞。
  编了若干期《堵河文艺》,有一次在街上碰见一个人,他说国民党时期就有《堵河文艺》,令我大吃一惊,心生芥蒂:那我们不是继承国民党的衣钵?还好,没人诘难。后来我问韩先儿(熊焜知道他的名字),韩先儿说,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一支部队住在田家坝,部队里的一些知识分子,有些闲情逸致,是办过《堵河文艺》。我曾到县志办去说过这事,希望他们查证,是否有这回事。可能由于没找到原始刊物,不好写进县志。如果当时田家坝确有国民党的驻军,是有这种可能的。抗战时,国共合作嘛,不碍事儿。
  原来封面上的刊名,冀林祥等人写过,我认识县文工团的指导员柯长(昌)友后,听他说在青岛当兵时,《青岛日报》的报名是请省委书记舒同写的。柯就学舒同的字体,颇得真传,写得出神入化,我就请他题写了刊名。我觉得柯的字写得很好,比舒同还舒同,于是从1978年第一期起就用他题写的刊名。
  1980年春夏之交,到地区去开创作会,那时郧阳地区文化局局长胡荣茂非常注重抓创作,每年都要把各县文化局、文工团、文化馆的创作人员召去开一两次创作会,我学着写些歌词、唱词、小剧本就是他抓出来的。有天晚上,我到地区文工团张文兵那里串门,他介绍我认识了舞美王居平,听说他原来在湖北人民出版社当过美编,我请他为《堵河文艺》设计个有竹山特色的封面,他很快就设计出来了,说制了版,每期换一种颜色印,叫类型性封面。后来我在一本湖北的《反右派通讯》的小册子上,看到他当时确被划为右派。“文革”中被发配到了十堰,后来摘帽了,并未调回出版社。近三十年不见,不知还健旺否?
  有了画稿,要制版,恰遇竹山县印刷厂要搞照像制版了。招了业余美术作者杜兆麟到《郧阳报》社学了个把月,回来就搞照像制版。我到他的工作间去看,真的有架立式照像机,有暗房,有药水,制出了铅锌版,漂在水里,明晃晃的,我们都喜不自禁。一期换一种颜色印。也就是启用这个封面的1980年第三期,开始连载山鸥(即欧阳学忠,亦即岳啸)的《柳林传奇——熊光文的故事》,我们走街串巷去征订,《堵河文艺》似乎拿得出手了。
  (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省文联退休编审)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