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之我见
─── “管”靠制度,“理”靠感染
竹山县教育经费管理中心 周先华
管理,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个名词。无论是党政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都经常提到“管理”,也必须实施管理。那么,究竟何谓管理、怎样管理?笔者认为:
管理,顾名思义,就是一要“管”二要“理”。管者,拘束之意也,具有刚性,是一种硬约束。理者,道理之谓也,具有柔性,是一种软约束。
管是硬约束,就要靠制度。没有制度,就失去了成员需要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为准则,从而导致各行其是,行为混乱,远离甚至背离预先设定的目标。
管靠制度,制度要如数控。数字控制不仅具有精准性,而且具有高效性;不仅适用于简单的批量工作,而且适用于复杂的单项工作;不仅讲标准、讲程序,而且讲规范、讲信用,一旦操作违反了设计的路线,数控就会自动作出反应,“命令”正处于工作状态的各环节戛然而止。制度就是规范行为、统一方向、提高效率的。管靠制度是管的要义所在。教育管理,尤其是教育财务管理,制度便是“数控”和“命令”,必须强制执行。
管靠制度,制度还要有“牙齿”。对于视制度为儿戏、不按制度办,甚至破坏制度、与制度对着干的,就应该显示出制度的硬性,让碰制度“南墙”的人头上起疙瘩、甚至头破血流。毕竟,硬制度不应该是无牙齿的老虎,更不应该是一个纸剪的老虎。那么,财务管理制度更应该是有“牙齿”的老虎。
理是软约束,就要靠感染。感染,就是通过语言文字或其他形式激起他人相同的思想感情。讲“理”不是讲“力”,“我打你通”是行不通的。讲“理”也不是讲“利”,并非用钱就能买来同心、同德、同志。讲理就要讲心、见心、诚心。只有用一颗真诚之心,才能感动他心,从而以心换心。毕竟,人心总是有相通之处的。
理靠感染,感染靠文化。先进的文化往往具有灯与火的功能。灯可照亮前进的路,火可温暖渴望的心。歌德在《莎士比亚命名日》中曾这样表达他对文化感染力的感悟:“他的著作我读了第一页,就被他终身折服;读完他的第一个剧本,我仿佛一个天生的盲人,瞬息间,有一种神奇的手给我送来了光明”。文化就是送“光明”,鼓舞士气,提高修养的。理靠文化是理之感染的有效途径。教育财务管理同样如此,靠感染,靠文化感染,从而创造出财务管理的历史文化。
理靠感染,感染要悦心。理的第一要义是真。只有真的理,或者叫真理,才能让人真信,才能真的感染人。仅此还不够,还要讲艺术,使讲出的理让人容易接受并有说服力。孟子在《吉子上》中曾有这样一句话:“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这句话讲的实在、精妙,颇启人心智。生活的实践也一再告诉我们,凡“悦心”的“理义”总是深入浅出,如“刍豢”即牛羊肉之类的美食“悦口”那样,否则很可能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或者是言者声斯力竭,听者昏昏欲睡。毕竟,感染力不是高腔大嗓,更不是靠麦克风的威力,而应像孔雀开屏那样光彩夺目、抢人眼球,给人以美的享受、智的启迪。同样,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执行都必须具有感染力,让它去感染人们、启迪人们去自觉遵守和执行。
古代哲人朱熹曾讲:“凡天下之事,一不能化,惟两而后能化,且有一阴一阳能化万物。”管与理的一“硬”一“软”正是如此:“两而后能化”,化出行为规范,化出高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