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楠
雨整整下了一夜,像情人的泪水,肆意狂沱。这是入秋以来最大的一场雨,痛快淋漓。梦里是客,冷雨敲窗,贪饷一夜。清早起来,推开窗子,一桥之隔的山坡上,依然葱笼、蓬勃,山体黛色,这是初秋的原色。雨后总是轻灵空阔,伫立的瞬间,山那边已显出了光亮,清澈的太阳透过密集的山林射来万支金箭,照在匆匆早行人的脸上,小小的县城变成一幅淡雅素静的山水画,描摹、梳理着生活的快乐和色彩。
时间是你我彼此留恋又彼此消耗的爱情。不曾留意的水清草绿之间中秋节到了。天上宫阙纱罩人,人间流年逝如水。去年此时,柳林的夜晚,在值班室里我度过了又一个异地中秋,疏淡的月光洒满了我的窗帘和薄被,高高的月光下,我无法入眠,孤独和冷清像苦色的咖啡淹没着我的浪漫和缠绵。冲动地起床想邀上朋友乘风奔月,携手星夜,可还是复身躺下,因为我敲不开那扇被理智封锁的大门,怕人笑我疯痴、无聊。这种消沉的感觉在今年中秋并未减轻,反而加深。
中秋节前,女儿也开始了她新的学习征程。发了新书,翻开语文课本,发现我们读书时的名家名篇所剩无几,但那扇心灵的窗子却永远敞开着,透过它,山长水阔,风景无限。古体诗词倒是增加了不少,这样更好,诗能养性,歌能怡情。在大量快餐文化影响和左右中学生的思想时,实在需要唐诗宋词的厚重、纯正来骄正浮华和虚伪。开学的忙碌打乱了正常生活,迫不得已,我远离钟爱的文字,改掉熬夜的习惯,和女儿同息同起。父母心,儿女情,谁为谁白发?谁为谁青春?
柳林没有我梦想的家园,也没有母亲生日的烛光。母亲快八十岁了,她生在万家团园的中秋节,从乡下到城里,从月圆到月缺,她像一棵寒冬松柏,任凭岁月磨砺傲然长青坚强。她饱经风霜,宽厚善良,贤慧勤劳,一直是我们终生学习的榜样。每年中秋,母亲的生日总是很隆重喜庆,她年轻时的苦难和折磨在儿孙满堂后得到极大的补偿。所以,中秋之于我,总有一份额外的牵挂和祝福,无论我们在哪里,干什么,儿女总是娘的心头肉,血脉永相连,孝心也不断。
月圆时,人倦了,无法收拾的零乱和消沉是心底最深的痛苦,一千个一万个不情愿也不能将柳林的偏僻贫瘠变为县城的安逸舒适。人生如蝼蚁,可怜、渺小,我能做到的,只是小心匍匐前行。风雨的日子,不必心高气傲,持家,勤俭,孝顺才是小女子本份。我不如人,还有人不如我,柳林之生活比漂泊在外强多了,离家更近些,还沐浴一轮中秋明月,找到桂花的香味和家庭的灯光。
中秋月圆时,大雁已飞过,惟有菊花插满头。仅以此文安慰我远在柳林的心。(作者为今日竹山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