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堵河文苑
修篁独逸群——咏竹
发布时间: 2010-09-26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韩之旭

    书曰“万物中潇洒,修篁独逸群。”竹;骨清而神洁,清秀而洒脱,飘逸而超群。其枝劲拔,神清而骨瘦;其叶青翠,经冬而不凋;其节坚韧,遇风而不折;其姿婆娑,秀中而美外。其色葱茏,垂露而欲滴,万物之中谁堪媲美,其心境空明,清净无物。其心愈空,其节愈高;其气愈清,其性愈纯,既不为冷霜冰雪摧之而折节,也不为暖风细雨抚之而媚俗,故咏之——题记
  
  单位前面有一径竹林,先不说它是否如江南水乡的竹子那样修长、茂密或挺拔,但就它能够在这块缺少水分滋润的有点干旱的土地上顽强地生长起来,就已经足够赞叹了,何况它又终日少得阳光,除了中午斜斜地伸进一些阳光,其他时间几乎享受不到明媚的爱抚,而它却依然执着地拔节、抽芽并舒叶,一丛丛地摇曳,这对于一个喜竹、爱竹和慕竹的人来说,确实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当最初看到它们时,我站在那里激动了好半天。
  这一径竹林密密地挤那狭长的空地上,他那密密的叶在哪细细的枝上一圈一圈地围挤在节上,竹越往上越细,直到竹巅细成针样的大小;而这竹上的叶和枝却越往上越密,越厚实,越沉重。当你置身于这竹林中,只见苍翠挺拔的老竹,如同披甲裹身的武士,而穹穹的新竹,又像柔情似水的少女;举目望去,这竹林,就像一队或一排整装待发的兵团;而当漫步茂竹林下的小路上,感触竹叶的轻轻拂面,又显得那样的万般温柔和文静幽雅。于是,你就会理解了苏轼对竹子的痴迷:“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难怪当养身的肉与养眼的竹不可兼得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的含身而去,一个跟头投入竹的怀抱。
  傍晚我散步到此,趁着月光独自享受这份难得的清凉静谧的雅韵,月光下的竹让我浮想联翩,仿佛让我走进雨丝飘飞的竹林,他那竿竿滴翠清丽,在那月光下竹显得幽幽沉寂,纹丝不动,似在默默沉思,清清爽爽的一身净绿,令我感受到一种毫无矫饰的本色清纯与不存心机的随分安详。夜色中的竹最能体现竹的清韵,哪是一种整体的感受,是一种深层次的内涵,你必须全身心地去感受它。只有当你松弛的心灵与它和谐地共振时,你才能感受到这种竹的韵,这是一种不经意的自然感受,一刻意反而要淡出。在月光下,竹梢垂露的翠绿滴落,在这季节的芳菲里浅唱低吟,伴着轻风,掠过竹林,让万千竹枝共舞清影,听那风吹竹声,在葱翠深深的竹影里漾起微澜,与竹涛连声接韵。在那幽幽的竹韵里,盈着暗香,让跃动的情愫节节攀升。那是怎样的素淡清心啊!那些空蒙的幽翠,如一潭碧水,在洗绿的竹节里萦绕,逸动的水声,漾起层层涟漪和绿云。在烟霞氤氲的竹香深处,凝神静听细碎的风,撩拨竹叶婉转的低鸣和鹅黄的嫩笋拔节的清脆,恍似那一阙阙竹词清韵,越过唐宋年华,把一缕墨香素描在茵茵的竹林里,流转暗香
  想那是怎样的颀长俊朗,折扇青衣,神色淡然,挥毫泼墨绘兰心,才穿云霄,神游穹宇,情随心动,心如流水,妙笔衿衿,一蹴而就,临一阕素淡玲珑的清词竹影,想那是怎样的苍翠深深,流溢暗香,青葱蓊郁,竹影横疏曳动,绿影阑珊,绿意盈盈,枝摇清浅,叶凝玉露,静书高风,淡描竹节,迎风滴落微凉的玉色冷翠,想随着思绪走入那竹林下,掬一捧冷凝的翡绿,和风沏一盏香茗,让袅袅的竹韵伴着绿茶的清芬,在竹叶青里褪却所有的烦嚣和繁杂。拨琴轻歌,听竹萧萧,感竹清韵。邀竹共赏,随风吟竹唱,看花开花落,品竹影茶香。斜倚翠竹,对月低吟,在青竹临风不折,过雨不污的骨节里,把谈繁华岁月之澹泊心境。
  人们都说文人爱竹,不单是爱它的秀美,更因它的高洁,它那刚正不阿的性格,不畏风霜严寒,这正是文人学者毕生所追求的,也是做人的根本所在。“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这是明太祖朱元璋给予竹的刚正之誉;“凌霜竹箭傲雪梅,直与天地争春回”是竹的自信;“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竹的坚强;“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是竹的清高;“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疏侵见前峰。侵阶藓折春芽迸,绕径莎微夏阴浓。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是竹的可人。能得到如此的美誉,人们自然而然地也就喜欢竹了。
  也许正是因了竹的这些性情,我才视之为己,倍加珍惜。“留我同行木上坐,赠君无语竹夫人”,确实,当闷热难耐心烦意乱难以入眠时,抱着冷冰冰的竹夫人,何愁不能进入甜梦?至于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更让我领略了竹的超凡脱俗,清新高雅、虚心有节。而幽簧拂窗,清气满院;竹影婆娑,姿态入画,那清秀而又潇洒的姿态,不知道醉倒了多少文人墨客。
  我一直在想,竹叶青翠有色,竹韵婆娑生情,竹一生所追求的应是空明之境吧,其坚固之根可以扎地,其挺拔之身可以撼林,其心魄之高可以冲天,其心虚之空可以藏海,其性情之幽可以入禅。其超然空灵之性可以净化喧嚣尘世浮躁之之心,因此,竹常与青山修林为伍,与绿水青野为邻。“秋寒众色皆变,惟尔霜姿可嘉。”竹的这些情状岂是那些常人所能强为?
  这皓月清辉,竹影婆娑,是诗也,是画也,在这月华初上之时,清风微动,其摇曳韵。此时,于皓月驳竹,静谧空明之境,物我两忘之情顿生,一切大动都隐了其形,唯有那无声的宁静在竹林中游弋,那种遁入禅境般的宁静,这一颗清新宁静之心还有谁可以代替?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