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台乡重拳打造和谐农村焕新颜
天还是那片天,变蓝了;
河还是那道河,变清了;
山还是那座山,变绿了;
路还是那条路,变黑了;
地还是那方地,变俏了。
一个“变”字,道出了楼台乡重拳打造和谐农村焕发出的新景象。
推进“双百双保”,社会治安由“乱”变“治”
“‘平安’才有发展,‘三农’问题根子在安稳,没有稳定的农村就不可能有和谐的新农村,农村发展、农民致富就是一句空话,”乡党委书记张大勇深有感触地说。
该乡由于位处竹、房、郧3县交界,社情复杂,积累矛盾多,解决难度大,民风刁悍,过去是全县有名的“乱”乡,翻开历史,一桩桩恶性群体性事件不堪回首。
上世纪五十年代,原沧浪乡发生了振惊全县的“大汉佛国”反革命暴动。
九十年代,群体性恶性事件更是层出不穷:
1997年夏,兴旺村150多名群众因抗税拦砸乡政府车子;
1998年冬,原红盛村100多名群众抬尸冲击原沧浪乡政府;
2001年5月,塔坪村70多名群众哄抢变压器;
2002年6月,原红盛村80多名群众哄抢学校财产;
2002年12月,原高山村400多名群众围攻办事处、殴打公安干警;
2003年又因农网改造、税费改革、移民扶持、民政救济和林业清理等问题,相继发生了塔坪、兴旺、白莲、安坪等村部分群众赴县、市、省集体上访事件。
维护稳定,确保发展,一度成为该乡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为从根本上化解群众矛盾,创造平安稳定的发展环境,该乡自2003年9月开展了以“进百姓门,办百姓事,保稳定,保发展”为主题的“双百双保”活动,当时全乡12个村,成立了12个工作专班,由驻村领导带队,定期下访农户、排查矛盾。
为防止活动流于形式,该乡规范组织形式,健全考评机制,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督查室,统一印制《干部入户调查表》、《民情日记本》,走访农户时要求一一详细填写,并由访查干部和被访农户双签字。同时明文规定,对不按时访查、漏访、走过场、拖延解决问题和加重农民负担的干部一项一次给予10--200元不等的经济处罚,按月考核兑现。
“双百双保”活动开展后,全乡200余名乡村干部走出机关,下访农户,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同饮一井水,同吃一锅饭,以真情换真心,以亲民求信任,近一年多时间,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46起,化解143起。驻兴旺村干部摸底排查时,了解到黄开典与黄治财因葬坟发生纠纷,同氏操戈两年之久,为及时平息纠纷,防止升级恶化,速请县民政局等相关单位协助解决,经前后5次耐心调解,黄氏家族间葬坟纠纷案终于圆满解决,避免了悲剧发生。同时共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50多项,其中新修村组公路83公里,兴建桥梁1座、滚水坝15道,解决8个村22个组3400多人通行难。
通过干部下访排查矛盾和主动为民办实事,双管齐下,彻底改变了局部地区治安混乱的状况,全乡呈现出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干部群众齐谋发展的新气象。投资1000多万元的楼沧公路黑色化工程年底可峻工;招商引资680万元的兴旺煤碳开发顺利实施;以通村水泥路、生态家园、通讯等建设和集镇开发为主的扶贫开发项目全面开花!
发展生态经济,农民收入由“低”变“高”
“打造和谐新农村,重点在于富裕农民”,乡长程功清说。
该乡是全县有名的黄姜专业乡,在黄姜市场持续低迷的严竣形势下,“人平一亩姜,两年奔小康”曾经响亮全县的口号,如今显得苍白无力,姜农更是无奈。为了不让姜农因姜贱而返贫,乡党委、政府坚持“兴建绿色产业,发展生态经济”的思路,走优化生态环境与培植产业富民相结合的和谐发展之路,抢抓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和天保工程政策机遇,大兴林业产业,2003年以经济林为主完成退耕还林5000亩、荒山造林3000亩,去年引进山东省优质金银花、冬枣新品种,争取县扶持200多万元,无偿为农民提供种苗,扶持农民兴建金银花、木瓜、冬枣基地8500多亩,建成了官坪“枣”村、马岭“瓜”村、挡鱼“花”村。官坪村去年共兴建冬枣示范基地850亩,涉及84户、367人,户平冬枣基地达11亩,人平超过2亩,面积最大户吴丰山多达27亩。绿色产业的兴起,成为该乡农民增收的亮点,去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703元,同比净增125元,增幅创历史新高。马岭村村民汪善学2001年栽植木瓜2亩,去年见收,亩产鲜果2000多公斤,亩收入达5200多元,他家就此收入这达10400多元,去年他家一下新建木瓜基地13亩,成为该乡有名的“木瓜大户”。
为了做大做强主导产业,该乡规划今年新建以木瓜、冬枣为主导品种的经济林基地14600亩,以金银花、黄姜为主导品种的药材基地6900亩,建成20000亩的林业产业基地和20000亩的药材产业基地,全乡初步形成以堵河为轴心,以楼沧路、鲍竹路为两翼的绿色产业带、生态经济圈。
为打造生态经济圈提供种苗,采取股份制的形式,由县财政局(所)、林业局(站)、楼台乡(村)投资40多万元,联合兴建冬枣苗圃基地60亩,明年可出苗,按现市场价预算,可获纯利润25万元。
实施阳光政务,农民办事由“难”变“易”
群众办事难与易,政府服务是关键。
为了方便于民,该乡大力推行阳光政务,实行阳光作业。乡党委、政府将惠民政策、涉农收费的项目、标准、依据印制成《政策明白卡》,将领导分工、干部驻村、部门职责及领导、部门的联系方式印制成《政务明白卡》,下发放给各家各户。同时公开向群众作出承诺:“有困难找政府,有难题找干部,有警情找警察。”白莲村村民王大静深有体会地说:“过去我们老百姓有困难,不知道找哪个‘庙门’和正当‘香主’,可难啊!现在好了,一看‘明白卡’就明白了,可省事儿!这卡啊,真是咱老百姓的‘方便卡’、‘舒心卡’”。
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该乡还聘请公信度高、影响面广的退休干部和群众代表分别担任政务公开巡视员和农民负担监督员,重要会议特邀他们参加,来回车费全报,误工给予适当补贴,重要文件邮寄到家。
服务上门,流动办公。新春伊始,该乡组织15个工作组,进村入户,送科技,送项目,宣传中央惠民政策,指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上门办理相关证件。为了防止去年秋栽植的冬枣苗遭春寒春旱,苗蔸必须覆盖地膜以保温保湿,官坪村有5户因男劳力在外打工,近50亩的冬枣苗无人管,乡党委、政府得知后,及时组织乡村干部亲自为他们的冬枣苗覆盖地膜,当地群看在眼里,感在心里,吴丰秀感慨万千地说:“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如今又回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