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行政手段几度盘活做大“圣水”的谋划均未成功。几年后的今天,“圣水”依靠市场的魔力,走上了迅速扩张之路———
激活“圣水”历程记
几年前,行政手段几度盘活做大“圣水”的谋划均未成功。几年后的今天,“圣水”依靠市场的魔力,走上了迅速扩张之路———激活“圣水”历程记 眼下,春茶即将上市,竹山茶叶产业又传来新闻:该县圣水茶场有限责任公司整体收购拥有上千亩茶园的得胜永胜茶业公司。
24日,永胜公司所属的“永胜”商标,正式变更注册为圣水茶场有限责任公司所有。
此前,“圣水”品牌的扩张之路一波三折,无不透视着市场法则在产业壮大中的无形威力。
“圣水”飘香秦巴
湖北圣水茶场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是建于1975年的竹山县圣水茶场。茶场秉承“圣水”的清冽、醇香,建厂以来通过几代“圣水”人的呕心沥血,创造了响亮的“圣水”茶叶品牌。如今,“圣水”已成为湖北省茶叶产业中一颗闪亮的新星,在获得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中国茶叶博览会金奖、湖北省著名商标、湖北省名牌产品等200多项殊荣后,去年,“圣水毛尖”再度荣获湖北省“十大有机名茶”称号。
从30年前第一缕茶香飘出竹山、飘香秦巴,绿色、生态、有机便是“圣水”茶叶追求的永恒品质。“圣水”茶叶以其优良的内在品质赢得了市场的青睐,产值和效益连年攀升,到去年底,圣水茶场的产值和茶农收入由五年前的87万元、31万元分别增至347万元、63万元。
“圣水贡茶香飘天下”。“圣水”,毫无争议地成为竹山茶叶的“金字招牌”。
曲折的“圣水”扩张
茶叶是竹山县的支柱产业,去年实现产值3500万元,每年为茶农增收1500万元以上。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茶叶基地粗放式经营,茶园产量低,茶农收入不高;茶叶加工企业体制不顺,茶叶精品和名品少,茶叶产业的产值和效益较低。据统计,十年来,该县有30多种茶叶产品分别在国家和省、市获奖,但是知名品牌仅“圣水”一家,多数是有样品无产品。
扩涨“圣水”规模,发挥“圣水”品牌优势,推动全县茶叶产业建设,自然地摆上了竹山决策者们的议题中。
1999年春,肩负盘大做强全县茶叶产业重任的圣水茶业公司,承载着人们美好的期待成立了。公司将圣水茶场、大泉山茶场和谌家坡茶场三家全县规模最大的茶叶企业纳入“圣水”旗下,统一使用“圣水”商标。这种“拉郎配”式的组合,使圣水茶业公司并未像决策者当初希望的那样起到龙头带动作用,相反三家茶场仍然各自为阵,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和利用,实行统一经营管理成为一句空话,“圣水”商标也难以发挥品牌效应。
2001年,竹山县有关领导怀着做强盘大“圣水”品牌的希望,重建圣水茶业公司。公司利用谌家坡茶场的厂房、车间从事以市场开拓为主的生产经营,而茶场只负责茶园管理和基地建设。公司与圣水茶场达成协议,以每年4万元的费用有偿使用圣水茶场的“圣水”商标。然而时至2004年,公司仅仅付给圣水茶场2万元有偿使用费,剩余的费用写了几张欠条了之。同属于集体企业性质的圣水茶业公司和谌家坡茶场,经过两年多的“磨合”仍然无法避免来自生产、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摩擦,双方的生产经营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困境。去年3月,圣水茶业公司被迫改制为民营茶场,并更名为永胜茶业公司。至此,该县结束了一县两家“圣水”并存的局面。
体制激活“圣水”
去年10月,圣水茶场改制后组建湖北圣水茶场有限责任公司。为鼓励茶场技术人员继续为全县茶叶生产、加工和科研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公司为17名技术骨干每人无偿配送相应的技术股,这些制茶能手在茶场发挥着中坚力量。
改制后的圣水茶场凭其技术、品牌和体制上的优势,主动向永胜茶业公司提出合作协议。与前两次截然不同的是,这次协商的双方均是民营企业的业主,不再受制于行政干预。今年2月,双方达成协议,由圣水茶场出资118万元整体收购永胜茶业公司。
与此同时,圣水茶场采取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经营管理的办法,在竹坪、田家坝等乡镇投资租赁茶园或者建立生产车间,逐步扩大“圣水”覆盖面。目前,全县已有1.2万亩茶叶采用“圣水”技术和商标,4万茶农聚于“圣水”麾下。
改制后的圣水茶场把资金和力量主要集中到更新设备、提高技术、加强管理上来。去冬今春,已投入165万元更新设备、改造技术和培训人员。
以前茶叶产量和效益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茶叶基地建设不规范,茶农对茶园重建轻管、重采不重投。圣水茶场深谙茶农和企业双赢的道理,不仅注重提高制茶技术,而且在茶园管理上创品牌。去年以来,圣水茶场适时组织茶农培训,推广茶园常规管理技术,鼓励农户自觉投资投劳管理茶园,并为茶农无偿提供或采取先投后收的办法投入化肥、种子等,支援茶农建好管好茶叶基地。如今,农户把茶叶当作粮食种,茶园管理跟上了,茶叶产量、品质随之提高,农户每亩茶叶的纯收入达到2400元以上。
“圣水”品牌的盘活带动起竹山茶叶产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和基地面积的迅速扩张。据该县茶办负责人介绍,今年“圣水”茶叶产量将达到6万公斤,实现产值500万元,其中“圣水”品牌带动茶叶增值75万元、茶农增收100万元。随着“圣水”规模的不断扩张,其产值将以每年100万元的速度递增,到2008年将超过1000万元。 (方荣华 郭齐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