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坪乡安河口村74岁的五保老人姚永全生病了,村福利院院长潘良奎及时请医生上门为他打针治疗,并安排厨房师傅给他做些稀食、可口的饭菜,身体很快得到恢复。5月25日,当记者在该村福利院见到姚永全时,他正带领院友扫院子,显得容光焕发。像姚永全一样,竹坪乡近200名五保老人,不离故土,住进了村办“集体公寓”,过上了规律生活,一日三餐定时吃,穿衣、治病、生养死葬都由福利院“打包”料理。
竹坪乡六合、方家湾村从1986年开始就将老仓库改作“敬老院”,常年供养人数在20人以上,有着20年的办院经验。自县乡政府号召、鼓励村建福利院后,乡政府以组织建设示范院,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全面推进“福星工程”建设,全乡大部分村都在短时间内建起了福利院。该乡安河口村利用撤并村闲置的村委会房屋设施进行维修、改造,添置棕床棉被及生活用具,将生活不稳定、寄养困难的五保老人接到福利院集中供养。县民政局、乡政府把这项“福星工程”作为德政工程来抓,每年按政策安排救济款物;县委统战部、县国税局在该乡扶贫期间,也捐资、捐物支持福利院建设;五保供养金转移支付后,福利院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基本实现以院养院的目的。安河口村福利院建成后,不仅改善了五保老人生活条件,而且得到了县政府2万元的建院奖励。其余未建院的村顿时热情高涨,沈家营、佛洞村纷纷创造条件,筛选院民,动工兴建。(陈兴云 王建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