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网消息 这几天,同一个微信号码连续在和我联系,我知道微信是六年前精准扶贫驻点村的村民,不想和她通话,毕竟离开那里已有四年。今天周六,外边下着蛮大的雨,那个电话又响起来,我照例没有接,但又有些好奇加担心,于是联系了那个女子所在组的组长老邓。老邓还是那么热情,一阵寒暄过后,我步入正题,请他帮我分析那个女子一直给我电话的原因。老邓说那个女子家里面变化挺大,日子过得比以前要顺畅多了,去年还成为了村里面的预备党员。我的心猛的一紧,突然好像明白了那个女子找我的原因,不由得为自己的狭隘感觉汗颜。
那个女子姓胡,是从邻省陕西白河远嫁到湖北的,和丈夫两口文化水平都不高,丈夫常年在外务工,她一个人在家里照顾年迈的婆婆和年幼的孩子,还要打理六亩多茶园,生活琐事和生活压力相当沉重。
当年到村后,听闻作为普通农妇的她多次撰写入党申请的经历,我有些诧异,于是邀约村干部一起到她家进行了解,走进水库边他的家里,给人感觉是窗明几净,清爽整洁,从外面赶回家的她身上的衣服有些破旧,脸上还存有些许污垢,可家里婆婆身上的衣服很干净,堂屋的侧面墙上还整齐地贴着孩子的好几张奖状,进门看到的一切无不让人对这个家的女主人表示肯定。
落座后,她热情地泡茶并拿出南瓜子和花生炒货招待我们,她嘴里没有说家长里短,只是不断地感恩政府帮他们改造了住房、维修了入户道路、补助了孩子学习期间的生活费用等,言语中表露的都是感党恩的真挚情感和听党话的坚定信念,让我们这群访客听着有些动情。她把我们从屋里带到屋外,让我们看了她搭建的羊圈、鸡圈,还有栽植的桃树、杏树、梨树、石榴、葡萄等幼苗,站在场院中豪言地说着那句“若干年后我也是村上的致富带头人”的情景至今还留在我的印象里面。
离开她家,针对精准扶贫期间存在于部分群众中盲目攀比享受政策、不知感恩,甚至对勤勉奋斗都持怀疑态度的思想,我撰写了《仁心筑家 心向党》一文,对这个从白河嫁到这里的女娃娃进行了表扬。当年六月底,村党支部再一次接收了她的入党申请书,并将其纳入入党积极分子予以专门培养。
我将电话回拨过去,接通后,她依旧称呼我书记,她说她在街上卖桃子,说她的桃子很不错,当初自己的执念加上干部的鼓励,让她进一步坚定了发展产业的信心,希望老书记能吃上她种出的桃子。
放下电话,我撑起伞往小胡卖桃的地方赶去。没出所料,一见面,小胡就挑出篮子里面的桃,在衣袖上擦了又擦然后递给我。“桃很脆也很甜。”听见我对她产品的肯定后,小胡掏出塑料袋,不顾我阻拦地把篮子里的桃一直往里面装,直到装不下,我问她多少钱的时候,小胡的脸腾的一下红了,像一个被人看穿心思的小姑娘,低着头小声说:“不要钱的,打电话请你吃桃是借口,其实是想告诉你,村上已经讨论通过,我现在已经正式入党了。”
我本想告诉她这是好事,值得祝贺,组织考察了这么多年终于接受她入党,说明党组织现在对她个人各方面予以了认可,希望她再接再厉,在村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拥护村支两委的决策决议,做和谐文明家庭的代表、做勤劳致富的代表。可总感觉言语太套路、太原则,毕竟一个缺乏外人思想帮衬的普通农家妇女这么多年要入党的这份“执拗”是一般人理解不了的,我们看得见是她的生活状态,感受到的是她的纯朴与善良,却无法深切体会到她如沂蒙儿女对党的那份真挚情感。
社会怎么变迁,世道怎样变化,总是有一些人在坚持坚守,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国度沉淀下来的文化传统是我们厚积薄发最有力最有效的资本。我们党根植于人民群众,智慧与力量都来自人民群众,无论为官还是为民,无论为人还是处事,我们都不能忘记根本。和这个普通农妇多年之后的这次交集,给了23年党龄的我一次精神洗礼。我在旁边超市买了一提牛奶放在她的菜筐边,抛下一句“谢谢”,拎起她给我装的桃迅速跑开,希望小胡能明白这句谢谢发自我的内心,而不仅仅是因为桃。(柏勇)
